儿童绘画如何学习 儿童学美术应该怎么教?

[更新]
·
·
分类:生活百科
1101 阅读

儿童绘画如何学习

儿童学美术应该怎么教?

儿童学美术应该怎么教?

早期绘画训练对于人的美术能力有很大的影响,4-7岁儿童想像力最丰富,如果想培养孩子的美术,就要抓住这个时间段,尽开始美术培训。
也就是说,最小可以从4岁开始给孩子上美术课,再小不太合适。
有教育学者研究发现,如果不经过儿童早期绘画培训,人的绘画水平将永远停留在六七岁水平,很难有进一步的提高。但是,幼儿绘画学什么、怎么学也非常有讲究,否则有可能适得其反。
一般来说,儿童绘画学习可以分为四个阶段:涂鸦期、象征期、表现期以及写实期。
其中,1至2岁是无目的的涂鸦,3岁至4岁是有目的的涂鸦;表现期为6至7岁的孩子;写实期也叫转型期,为8至10岁的孩子,下面针对这几个词语具体阐述。
1涂鸦期(4岁之前)
这一时期最明显的特点是随意乱画,感受通过手的运动,在纸上留下的痕迹所带来的满足与快乐。
孩子会尽兴涂抹,笔下的“作品”没有具体形象,纸上只有各种各样的线。
个别家长会认为孩子是在胡乱涂画,其实这是这个阶段幼儿绘画的真实体现,动手画画这就是一个好现象!
在这个阶段家长要特别注意,孩子画画时不要去干扰他,避免分散其注意力,画完之后还要对孩子进行适当的鼓励,不用刻意地要求孩子得画出个什么,更不要过多的干预画画的想法。
2象征期(4-6岁)
象征期又叫表现符号期,这一时期儿童能够进一步控制手的运动,画出的形象似乎能看出一点什么。
这个时期的儿童能够创造自己的图形符号,并开始命名。
当大人问起,“这是画的什么?”,这时他会给自己的画命名字。
例如:这是我画的爸爸、妈妈,这是我画的金鱼、狮子等等。
象征初期的儿童往往把人画成“蝌蚪人”,他们观察事物只关注主要特点。
这一时期幼儿对外界事物的概念是以自我为中心的,是直觉的象征化。
与真实物象相差比较大,也更具有独创性。
画面特点,幼稚,简单,不完整,有的近似符号,线条不流畅,像呀呀学语一样。
这个阶段家长特别要避免说孩子画的不像,这会扼杀孩子的创造力,绘画本来就没有所谓的对错,在这个阶段更不能用理性的思维去对待孩子的绘画。
关键是要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和创造能力,融入撕、贴、拼、剪等动手能力,激发孩子想象力,多接触不同的事物和绘画材料。
3表现期(6-7岁)
表现期是孩子学习儿童画的黄金时期,是儿童思维最活跃的时期,也是儿童画创作最多的时期。
他们能够表达自己的想法,逐渐对造型有了明显的认识,并且有明显的写实倾向。
年龄小一点能够画其所想,稍大一点的能画其所见。
观察力进一步增强,并开始对细节描绘。
6岁以后的孩子,还能把所见所闻的事情整体记下来,并能凭记忆把所见事物加以概括和重新组合表现出来。
这个阶段培养的关键是通过各种方法和途径培养孩子的想象能力和形象记忆能力,可以多带孩子去美术馆参观展览感受艺术氛围,引导孩子观察细节与整体的关系,强调整体的重要性。
4写实期(8岁以上)
这一时期,孩子们开始向写实方向转化,关心自己作品的好坏,注重所描绘物体的逼真性,爱欣赏有立体感,有明暗变化丰富,色彩真实感强的作品。
这一时期孩子的想象力及形象记忆能力方面发展逐渐减慢,观察写实能力飞速发展,要进行写生能力的培养。
此外,孩子能够更好的理解和接受美术专业知识和技法,理论知识也能够步入系统化的学习。
在这个阶段,孩子们可以进行水彩、国画、动漫、速写等课程的训练,为学习素描、色彩、速写打下基础。
接触各种不同的绘画风格,提高审美能力,培养综合艺术素养。以上是儿童美术教育的一个大致历程,家长们可以对照看自己的孩子处在哪一个阶段。但是这种划分也不是绝对的,因为不同孩子的发育进程有个体差异,有的早一些,有的晚一些,更具体的学习安排还要视孩子的具体情况而定。家长与教师要跟据孩子的年龄阶段特点,抓住不同的黄金期来辅导孩子的绘画方向。

小孩子怎样才能学好美术?

小孩子怎样才能学好美术?
这可能是我们每一位学画家长最关心的一个话题。但也有很多家长对少儿美术教育存在着很多误区。?
误区一:过分强调绘画技巧,轻视想象
? ? ?有的家长因孩子画的不圆、不方、不正而懊恼,这实际是没有从孩子的身心特点出发,忽视了孩子自身的需要和兴趣的培养。
? ? ?小孩画画哪里有什么技巧,它是经验的积累和总结。单纯教给孩子们绘画技巧会把孩子吓跑的。孩子们画画是从不怀疑自己技巧的,他们没有不能画、不敢画的东西。再复杂的人物景象,只要经过了他们的头脑,就会变的简练起来;再简单的事物只要经过他们的手画出来,就会变的丰富起来。
?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幼儿期是大胆的想象力开始形成的阶段,这一阶段大脑思维模式很容易形成并可永久保持,因此在幼儿美术课中培养幼儿的想象力是至关重要的。
误区二:以成人的眼光看待孩子的作品
? ? ? ??现实中,幼儿常被要求学画一定要“象”,横要平,竖要直,把画画得“象”与“不象”作为学画的终极目标,这样会导致孩子画画的胆子越来越小,又擦又改,谨小慎微,匠气十足。我们时常会听到家长这样评价孩子的作品:“你今天画的小猫真像”、“你怎么跟老师画得不一样呢?”
? ? ?孩子们在画得像与不像的问题上与成人的看法是不一致的。孩子画画凭的是直接感受,他们认为只有突出主要的,夸张重要的就是最像。如:孩子画踢毽子的腿会比不踢的腿要长,画吃蛋糕的嘴比平时的嘴张得要大。孩子追求的像并不是生活中镜子般的真实。所以,家长在看孩子的画时,不要拿画上的形象与真的比。
? ? ?家长应该更新观念,其实幼稚也是一种美,认识幼儿学画的幼稚性和合理性。幼儿手指小肌肉发育得不够完全,画出来的物体形状虽然不准确,但形的“不似”却成全了“神似”,这种离形求神的画法,或者“似与不似”之间的画法,更显得纯真可爱。7上画室鼓励孩子们认真大胆,顺其自然的画,画出自己的想法,画出自己的心意。
误区三:追求成熟美
? ? 让孩子统一去临摹成年人的作品或一些公认获奖作品,这无异于剥夺了孩子个体经验和创造的权利,犹如让儿童吃营养不良的精神快餐,终究会因方法沉闷而留下后遗症。
误区四: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
? ? ?请家长在孩子绘画时,不要习惯于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影响孩子的思维,使孩子形成定势思维。家长看到孩子把小草涂成黄色或红色就硬要孩子改成绿色,看到鱼画在天上,就告诉孩子鱼应该画在水里,粗暴的扼杀孩子的想象,幼儿学画不应只学画“看”到的,更重要的学画“想”到的。只有充满想象力的作品才是有灵魂的作品,才是少儿内心的写照。
误区五:拔苗助长
?? ? 部分家长曾问:“老师,我们的孩子现在为什么不学素描,画石膏像,学油画,早起步早学会!”
? ? ?家长们对孩子教育的迫切希望是可以理解的,但这种想法违背了幼儿自身的发展规律,忽视了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生理特点。幼儿动作发展遵循从近倒远的规律,动作发展从身体中部开始,越接近躯干的部位,动作发展越早,而远离身体中心的肢端动作发展较迟。以上肢为例,肩头和上臂首先成熟,其次是肘、腕、手,手指动作发展最晚,孩子手握铅笔自如地一笔一划地写字,往往要到6—7岁才能做到。
? ? ?心理学家格赛尔做了著名的双生子爬梯实验认为,影响幼儿动作发展的重要因素是生理成熟,生理成熟是学习或训练的基础,学习知识对成熟起一种促进作用,只有在成熟的基础上进行学习训练,才能有效而成功,否则是无效的。幼儿期孩子的手部小肌肉还无法灵活控制画笔进行精细的素描活动,也无法准确画出石膏大小的比例,让幼儿进行这些高难度的训练,只会给幼儿造成消极的情绪体验,挫伤幼儿的绘画兴趣,无异于拔苗助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