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男女单独相处出现哪些行为 有些男女单相思是怎么回事,怎么治好?

[更新]
·
·
分类:生活百科
3463 阅读

心理学男女单独相处出现哪些行为

有些男女单相思是怎么回事,怎么治好?

有些男女单相思是怎么回事,怎么治好?

单相思怎么回事,怎么?治?
哈哈,虽然不好意思,但我也是曾经一个单相思爱好者,最后当然是无果而终。更好玩的是,我那时候别扭得很,见了面都不跟人家打招呼,人家还以为我对他有意见呢。
我分析那时候心理,太稚嫩了,不知道怎么去接近对方。自尊心倒是蛮强烈的,所以不愿意开口,因为开口有可能被拒绝啊。
怎么治啊?就是不要强行把对方驱逐你内心,驱逐不了的,越挣扎内心的紧箍咒越紧。我曾经试过删对方qq,结果对方不在乎,我难受了好多天。
试着和对方从朋友做起,润物细无声地接近对方。不要学我嘴硬心软,这种人最吃亏了。如果发展好,大家就情侣啦。如果对方对你没有反应,那继续朋友撒。
但是,还是要尽量靠近对方。因为只有足够靠近,那你才知道你心目中的男神或女神也会打嗝儿、放屁,也会有各种缺点。
俗话说,仆人心目中无伟人。当你真正了解对方,你可能不再喜欢ta,也可能还是喜欢ta,但是绝对不会像之前那么痴迷。
把对方在你内心的神坛高高供着,然后物色合适的对象谈恋爱。不影响的,人的内心是多车道,多辆车并行不悖。
假如你觉得没办法投入恋爱,就先不谈。先结交几个异性好哥们。毕竟,和异性相处是一门学问,不能等到想谈恋爱那天再开始,先学起。

相处过程中,为什么有些人容易移情别恋?

经常听朋友说:结婚后的他(她)变化很大,和结婚前完全判若两人。也经常有人说,“相爱容易,相处难。”
结婚前甜言蜜语,上下班接送,没事就送个花什么的。可一旦结婚后,待遇就完全不一样。说他是移情别恋吧,还不是。难道,”到手以前”和”到手以后”,情况就完全不同嘛?
结婚以前,他天天早起给我做饭,天天问我想吃什么?我发脾气的时候,他有时还忍让,结婚以后,他也不顾我怀孕不能生气,天天跟我吵架。我冲他发脾气他也不让,现在什么事都让我去做,动不动就大吼大叫。
这事儿可不光是女性朋友这么觉得,男性朋友有时候也会一肚子的委屈。结婚以前她的话没那么多,他管的事儿也没有那么多,结婚以前我没有发现,她的脾气那么坏、、、、、、。
当然,造成这种原因是非常多的,但是归根结底是心理上的原因。让我们来举个例子:某一家服装店,从来都不打折。临近圣诞节的时候,突然宣布打折,而且打折就是打八折。生意一下爆火,产品供不应求。
可另外一家服装店,卖的商品大同小异,位置也差不多。这家服装店几乎天天在打折。可生意一直也不怎么好。这是为什么呢!
在这里我们就要提出一个心理学的效应,“阿伦森效应”
阿伦森是一位著名的心理学家,他认为,人们大都喜欢那些对自己表示赞赏的态度或行为不断增加的人或事,而讨厌赞赏的态度或行为不断减少的人或事。
为什么会这样呢?其实主要是挫折感在作怪。从倍加褒奖到小的赞赏乃至不再赞扬,这种递减会导致一定的挫折心理,但一次小的挫折一般人都能比较平静地加以承受。然而,继之不被褒奖反被贬低,挫折感会陡然增大,这就不大被一般人所接受了。递增的挫折感是很容易引起人的不悦及心理反感的
大家都知道”谈”恋爱,恋爱是”谈”的。为了获取足够对方好感,往往会有些殷勤的动作或是语言,而这些殷勤的动作和语言,很容易获得对方的好感和赞赏。你未必是语言直接表达,可能是一个行为,可能是一个眼神,可能是一个动作。这些都给予到对方是一种赞赏的态度,而对方一旦获得了你这种赞赏的态度,会更加的付出和努力。
可时间一长,情况就会有所转变。特别是婚后生活,面对的是柴米油盐琐碎杂事,实实际际的事情一桩接着一桩,压力也就自然而然的诞生了。正如刚刚所说的恋爱是用““谈””的,而过日子是用“过”的。虽然只是一字之差,但毕竟“过”要比“谈”要现实了许多。
那既然是现实,那就要回到现实当中来,在”谈”的”过”程。献殷勤的动作或者语言,是肯定正常发生的,也很容易得到赞赏。而”过”不仅仅停留在献殷勤或是甜言蜜语的阶段。他完全是在解决具体的问题的过程。比如说,两个人婚后要面临解决,双方家庭的问题、家庭意识形态的问题、房子的问题、资金的问题,等等。所有这些问题比”谈”,要来的实际,要来得迫切。
于是这很有可能就会导致“变化”的产生,有些朋友就会误认为是——人在变化。
同样的道理,两家服装店经营的结果,完全不同,也说明这个心理效应在消费领域所产生的重要意义,从来不打折到突然打折,这样的行为就超出了消费者的预期,因为消费者已经习惯了你从不打折的销售方法,她一旦适应了这种不打折的销售方法,突然又开始打折的情况下它就会产生购买欲望。原因就是你的行为超”过”了他的预期。对你这种超”过”他预期的行为,自然也就会获得了他的赞赏(购买)你也自然会收到了好的效果。如果你天天打折促销,完全在消费者的预料之中,消费者的脑海当中也就没什么预期了。没有什么预期的话,也就达不到什么销售的效果。
恋爱中,双方很可能说的一些话和做的一些事情,会超过了对方的预期。一旦超过了对方的预期自然也就会获得一份感动,获得一份感动,自然就会有一份赞赏,有了赞赏自然也就会接受了对方。
有人认为这是虚伪。有其是说是虚伪倒不如说是人之常情。在结婚前,总是试图给对方留下好的印象,也总是试图更多地照顾对方。但结婚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对对方的照顾越来越少,而关注和解决实际产生的一些问题会越来越多,真实的自我也表现得越来越多。
并非是双方其中的一方变了,而是由“谈”恋爱变成“过”日子了。由表现自我转变成为解决“我们”的实际问题了。这当中自然也就会达不到谈恋爱时候的那份预期了。而达不到这份预期,自然也就会有挫折感的产生。
这里面什么在发生变化!?实际是境遇状况发生了变化,是角色发生了变化,恋爱的时期是“我”,现在是“我们”。原来是“花前月下”,而现在是“柴米油盐”,原来是展现自我的最好的一面,而现在是面临生活的最难的一面。
有句话说的好:还是多点理解吧!
不过,也给我们大家提出的这样一个反思。如果我们在恋爱的时候,多一些真实自我的展现。在结婚前多一些应对未来生活的准备,阿伦森效应,会不会不那么明显了。
更多内容请关注公众号:ynkmlf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