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孩子不过分溺爱的实例
如何看待有些家长过分保护孩子的这种行为?
如何看待有些家长过分保护孩子的这种行为?
谢邀!(本人从事教育工作,希望能结交一些朋友)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先来看待,为什么家长会过分保护孩子?(只谈妈妈)一个过度保护型母亲是怎样形成的,她有着怎样的过去呢?
她可能经历过:
1.孩子得来不易,经历了千辛万苦才生下这个孩子,来之不易,必将处处精细;一碗粥,一碟菜,都是精心制作,生怕有一点闪失。
2.孩子从小体弱多病,养育艰难,必将事事谨慎;嘘寒问暖,就连穿衣打扮都处处上心,料理妥当。
3.愧疚感的补偿,即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经历过因照顾的疏忽带来的严重后果,比如造成孩子被烫伤等身体上的重大创伤,这对照顾者也是一个创伤经历,未能好好修复,内心形成愧疚,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对孩子的需要过度警觉型的照顾行为某种程度上是创伤事件的后遗症反应;
4.母亲自身成长经历影响下形成的个性特征中,习惯担当照顾者角色,在照顾者角色中满足自身潜在的价值感需要;不光生活上延续着无微不至的照顾,泛化到连精神上也开始代替保护做一些事情,落了作业送过去,不去学校了帮忙撒谎请假……,避免他受批评,避免受挫折。
5.一种无意识补偿动力的驱使,即母亲自身过去的成长中未得到很好的照顾,通过对孩子的照顾获取补偿性的满足,以致过度,但是并未觉察。
6.其它以上任何未提及的可能性…
一个过度保护型母亲的个体行为方式,可能由一个或多个因素作用着。来到一个家庭中,通常有着一个配合她这种行为方式的丈夫和孩子,多年默契,共筑并不断彼此强化着这种互动,维持着这种平衡。
就这样,日积月累,从生活物质,到精神世界,处处都在为孩子做一点什么;孩子,也习惯了接受母亲做一些什么。天长日久,母亲离不开对孩子的照顾,孩子离不开对母亲的依赖,直到孩子的身体和自我意识发展,表现出反抗,这种平衡局面开始被打破。正所谓不破不立。
破局,不仅意味着孩子的新成长阶段到来,更是一个家庭的成长机遇的到来。这是一个痛苦和挣扎的过程,就如破茧成蝶,进入新生阶段,从来都要经历分娩般的阵痛,甚至痛不欲生。就如日本分析心理学家河合隼雄说的,对孩子来说,长大其实是一件痛苦的事情。然而,对于母亲,对于家庭,何尝不是
现在,母亲的痛苦是无人能体会的。面前这个曾经贴心乖巧的孩子,自己呕心沥血的付出对象,如今对自己总是横眉冷对,怒目相向,心痛,不是万箭穿心可以形容,失望,也不是坠入深渊能够描述,愤怒,更不是火山喷发能代以象征的。
从面对孩子的反应惊愕万分难以接受,愤怒否认到伤心欲绝,再到逐渐接受,做出相应的调整和应对策略,这个过程可能很长也可能很短,因着家庭每个成员行为方式的弹性不同而不同,也因着家庭本身对规则的调整能力和弹性而不同。通常越是坚守着过去的方式不肯放手,各自执着于证明“自己是对的,对方是错的”的信念个体,在这个过程中越是痛苦不堪。
痛苦的到来,糟糕的变化,不是一种挫败,而是一面镜子,一个回应信息,痛苦在告诉我们:“有些东西需要改变了!”,“这是一个成长的机遇!”当母亲愿意这样思考和看待这一切的发生,痛苦的过程可能就会缩短,前进的进程可能就会加快了。
当然,未来,母亲需要从过度保护到逐步退场。
那么过度保护会带来什么后果?
过度保护的危害,让孩子有一种错觉:自己身后永远有一双手
对每个人来说,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何况是孩子?“酸甜苦辣都是营养,生活百味都要体验。” 如果把磨难和体验全部省略了,一切都替孩子包办,看上去是顺利了,是舒适了,结果却使他软弱而闭塞,胆怯而无能。
甚至有人曾经直言不讳地说:“我一直以为我长大了,其实没有。我本可以长大的机会都被父母夺走了。”
四个老人都宠爱小孩,跳皮该怎么办?
我来回答
四个老人宠爱一个孩子在我们的生活中太司空见惯的,孩子是宝贝,夫妻双方老人抢着疼爱,满嘴的宝贝儿心肝儿地哄着、供着。在老人的宠爱下小孩子会越来越调皮不听话让人头疼,这个事情看似每天每家都有的事情已经成了社会大问题。本人认为,不可小觑
从我国实施计划生育后,家里独生子独生女就备受社会和家庭的宠爱,小王子、小公主、小神兽......等的头衔冠在每个孩子的头上,每个家庭只有一个孩子,因为珍贵所以捧着,因为稀少所以供着,80后而立了,90后成人了,00后长大进大学了,三十年里,独生子女成了社会上最年轻的一代,虽大部分年轻人成才了,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可造之才,但也仍有一大批因为宠爱过度而诞生啃老族、玩乐族,不乏出现不在少数的假“富二代”,让日渐老去的父母不堪重负。
我有个朋友,儿子87年,今年已经33岁,已经娶妻生子却始终不出去工作,一家三口依靠双方父母养着,每日吃喝玩乐连孩子都仍给老人管着,而且是理直气壮的。我朋友夫妻俩都57岁了,自己照顾孩子的同时还要让她丈夫出去找份工作贴补家用,成人的儿子媳妇却在家享受。这就是当年四个老人加上父母宠爱出来的孩子,不懂得感恩,只会享受的孩子成人后的情况。
所以,我觉得老人宠爱孩子是出于本能的爱,但作为孩子的父母必须理智地对待这个事情,不能一味的迁就老人,要知道孩子的最佳成长期就那么几年,如果你任其发展,一旦形成了惯性,再想纠正孩子因为溺爱而形成的坏毛病就很难改了,对孩子的人生也是不负责的。
要和老人直白的表明自己的态度,要给孩子的成长做好规划,相信老人的目的都是希望孩子好,只有这样,才能齐心协力地教育培养好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