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教育3岁以前的宝宝 宝宝3岁,不喜欢和小朋友分享,父母该怎么教育?

[更新]
·
·
分类:生活百科
2800 阅读

如何教育3岁以前的宝宝

宝宝3岁,不喜欢和小朋友分享,父母该怎么教育?

宝宝3岁,不喜欢和小朋友分享,父母该怎么教育?

教孩子分享的基础原则,首先是理解和接纳,“自私”对年幼的孩子并不代表着坏的品格,只有理解清楚这一点,在接纳的基础之上,才有可能改善,逐步培养孩子的分享和宽容。
大人是否是真心地理解和接纳孩子的行为,孩子往往是会很敏感地察觉的,带着责备、焦虑和孩子交流,哪怕不直接说出来,非语言的信息依然会让孩子感受到大人的否定和质疑。
其次,学会分享的前提,是尊重孩子的物权。比如,想要用孩子的蜡笔,就要事先征得他的同意,并且给予他说“不”的权力。除了父母本人外,也要说服家里其他人,包括孩子的同胞兄弟姐妹或者保姆尊重他的所有权。这样才能让孩子对周围的人产生信任感,帮助他更好地学习分享。
在接纳和尊重这两个原则下,我们来具体说说怎么培养孩子的分享意识:
1.帮助孩子理解自己及对方的情绪
分享的前提,是理解对方的感受。
2015年,德国有一项关于儿童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当我们鼓励孩子去思考分享可能带给别人的感受时,孩子就会更加慷慨。这其实是很多家长自然而然会使用的一种方法,即:帮助孩子换位思考。
当孩子和小朋友一起玩耍时,父母要视情况及时向孩子做些解释,帮助孩子理解分享时遇到的问题。比如,别的小朋友把属于他自己的布娃娃从孩子手里抢回去了,可以告诉孩子:“她太喜欢她的布娃娃了,她想现在就抱着她的布娃娃。”“你觉得如果你不给她,她会什么感受啊?”
如果孩子坚持不肯把自己的玩具给别人玩,家长也要理解孩子的情绪,并替他说出自己的感受:“我知道你想自己玩你的玩具。”“丁丁把你的小汽车拿走了,你很伤心。”
当孩子松开紧抓在手心里的玩具交给别的小朋友时,要及时赞美孩子。比如,孩子和小朋友一起分享他的饼干了,就要不失时机地表扬孩子:“你表现真好,你给小朋友吃饼干了。你看看,小朋友很高兴,他们都喜欢你。你也很高兴对不对?”
2.多玩轮流游戏
父母和孩子一起读书,孩子翻一页,父母就翻一页,轮流翻;陪孩子一起搭积木,孩子搭一块,父母在上面再搭一块,轮流搭……通过类似的游戏,孩子会学会和游戏伙伴轮流做些事情,并在游戏中发现分享的快乐,同时也可认识到,他把玩具给别人不会像他想像的那么不安全,仅仅是给人玩一会儿,别人不会永远拿走玩具,还可以随时把它们拿回来。
3.选择合适的分享物品
一定要孩子分享他的至爱是一件很困难的事,聪明的父母会在家里来小朋友之前,先把孩子最喜欢的物品藏起来,免得小“入侵者”的到来引起一片混乱。像积木、玩具茶具或餐具、蜡笔、图书等玩具,是孩子比较容易接受的分享物。如果孩子把某个玩具抓得死死的,不肯转手让给他的游戏伙伴,不要强求他,想办法转移小伙伴的注意力。比如,突然问他一个问题,给他一些美食或另外一个玩具等,以便结束他们之间的争夺。
4.给孩子一个模仿的榜样
孩子学会分享的最好的方式就是模仿。妈妈可以尝试和孩子一道分享自己的冰淇淋,让孩子戴自己的围巾、发卡、帽子,穿爸爸的大鞋子,戴爸爸的大手套等。当然,也要让孩子拿出一些东西出来分享,如一起玩他的玩具,一起听故事,大家一起想出一个好主意,分享彼此高兴的心情等。最重要的是要让孩子亲眼看到父母给他东西或者拿走他的东西,让他在这个过程中学会妥协,学会和家人一起分享一切。
5.不要强求大的让着小的
小点的孩子总想向大一点的孩子看齐。比如,姐姐在玩球,一旁的小弟弟一定也闹着要一个球。不管姐姐手里拿着什么,哪怕他本来不感兴趣的任何物品,他都会要求要有个同样的东西抓在手里。因为,孩子此时此刻想要模仿小姐姐的行为。大多数的父母看到小弟弟小妹妹想要孩子手里的玩具,可能都会告诫大孩子将手里的物品让出去。其实这是不公平的,这种做法会让孩子怀疑父母对他的爱,他的心会受到伤害。而小一点的孩子在这样的宠爱中,也学不会分享的技巧。
6.不要惩罚你的“小气包”
当孩子不肯与人分享玩具与食物时,如果责备惩罚孩子或者强迫孩子分享,只会让孩子对父母和分享他东西的伙伴心生怨恨,内心产生更多的不安全感,并不会让他变得更慷慨。所以,当孩子不懂得分享时就惩罚他,会让他感觉分享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从而失去与人分享的兴趣,变得更加小气。
7.鼓励孩子每一点微小的进步
对孩子来说,分享并不意味着他必须把手中的东西交给别人,父母也没有必要这样要求孩子。即便孩子只是把手中的玩具拿出来给人看一看,摸一摸,这也是他尝试分享的开端。这时,一定要及时对孩子每一点进步都给予鼓励,让孩子一点点适应跟人分享,在这样愉快的心理体验中,也许要不了多久,他就会尝试松开自己紧握的双手,把玩具让给小伙伴玩耍了。
希望有所帮助。

孩子三年级了?很多家务都还不会做,让她又不肯,怎样才能让孩子自觉的去学去做呢?

这说明,平常家务都由家长包办了。
孩子从懂事时起,有处理日常生活能力以来,家长压根就没有让孩子做过家务,以致于在孩子的心中,家务就应该是大人的事。如今孩子到了三年级,还不会做家务,更不愿意做家务,这足以证明,家长负有不可推卸的教育失职责任。
曾几何时,我们的孩子在家里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享受着小公主,小皇帝般的待遇,所有的家务事都由爷爷奶奶,或者爸爸妈妈来做,尤其是当一个独生子女处于三代同堂时,百般爱宠集于孩子一身,孩子是放在口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飞了,孩子想啥要啥,百般将就,从不拒绝,总之是一家都围着孩子转。有的家长从来就没有认识到,要让孩子参与到家务中,认为孩子小,等长大了,成人了自然会做。
如此一来,在孩子的心中,自己永远是第一位的,从来也不会想到长辈的辛苦劳累,觉得既便是辛苦也是应该,所以也不会想到为家人分担。
长此以往,孩子必然会变得冷莫,甚至是麻木无情,对家人毫无体恤之情,走进学校,也不会关心同学,也不会关爱集体,走上社会,也可能会影响正常人际交往……
当务之急,怎么办?
一是改变家庭教育观念,要让孩子真正参与到家庭事务中来,让孩子真切感受做家长的不易,必要时进行耐心说服教育。二是积极引导孩子从小事做起,孩子的衣食住行,书包文具整理,包括书房寝室打扫清理,慢慢交由孩子自己处理。三是要有耐心,要有容错心理,放心大胆让孩子去做,既使是出现了失误,也不要代办,而是事后分析原因,指出需要注意的地方。四是多设置一些生活场景,多开展一些活动,让孩子在场景中受到感染,在活动中受到教育。还可让孩子处于独立的空间,在无助的环境中锻炼孩子解决困境的能力。五是寻求学校老师的帮助,孩子在集体中都有表现欲,多让学生参与班级活动,让孩子成为老师的小帮手,成为活动小组长,有意识培养利他思想,训练他的动手能力,在集体的熔炉里茁壮成长。总之,孩子是需要引导的,也自然会渴求关爱,但更需要家长有智慧的培养和教导。
只有让孩子从小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得到锻炼,长大方能经受人生风雨的洗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