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正确对待追星 有人说追星正在毁掉我们的下一代,那么面对孩子追星,家长如何应对?

[更新]
·
·
分类:生活百科
1772 阅读

中学生正确对待追星

有人说追星正在毁掉我们的下一代,那么面对孩子追星,家长如何应对?

有人说追星正在毁掉我们的下一代,那么面对孩子追星,家长如何应对?

追星,会毁掉下一代吗?我的看法是不能一概而论。
美好的事物容易激起人的爱慕和爱护的心理,追星也是人对心中美好事物的追求,只是较为特殊的是追星的对象是和我们一样有两只眼一张嘴的人。这种追星的心理有很大的一个因素是我们成长过程中的形成自我同一性的产物,而人的同一性的形成是在我们的青少年时期,所以这也是追星的大多是青少年的原因,而过了这个年龄阶段,追星的热情会慢慢冷却。
自我同一性(self-Identity)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埃里克森(Erikson)提出的一个心理发展概念,指个体在过去、现在和未来这一时空中对自己内在的一致性和连续性的主观感觉和体验,以及他人所知觉到的个体的一致性和连续性,是个体在特定环境中的自我整合。埃里克森认为,建立自我同一性和防止同一性混乱是青少年期最为基本和重要的心理社会任务。自我同一性的形成是一个青少年自我整合和自我认同的过程,通俗讲的话就是“我是谁”,“我是怎样一个人”。在这个整合认同的过程中,外部世界的人物一旦和心目中的理想的人物形象相似或重合,那就会对这人产生爱慕、敬仰、崇拜,进而希望了解这人更多各方面的细节,模仿他的穿着打扮和仪表形态及行为习惯等,这就是所谓的追星。追星最原始的内心动力实际就是“我希望成为这样的人”,或者说是自己未达到这一目标时一种心理上的补偿。
现在造星运动的操作下,明星们的人设在孩子们的心目中近乎完美,看不到缺点,更引起他们追星的强烈欲望,甚至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工作,相关负面报道也常见与各种媒体之上。另外现在造星造的都是娱乐明星。这就是有人认为追星会毁了下一代的原因。
其实,追星并不是只是现在的年轻人才有的现象,我们的父母,包括古代的人同样也有,只是追星的对象不一样而已。过去很多伟人、科学家、时代英雄、杰出人物、诗人、才子等都能成为时人的偶像和崇拜的对象,充满了正能量,激励着不少的人,影响着不少的人。
所以追星并不是完全不好的事情,作为师长不要一棒子打死,对孩子的追星行为严防死堵,关键是正确的引导,在追星的过程中帮孩子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让优秀的星成为孩子成长的动力和榜样。作为社会和媒体也要多报道不同类型的优秀人物,为青少年提供多元化的榜样,而不仅仅是娱乐明星。
每一个人的夜空中总会有那么一颗两颗星星,耀眼而美丽,愿这些星星或激励着我们不要放弃,努力拼搏;或是如启明星,指引着我们方向。

初三的孩子追星怎么办?

不应该简单地斥责打骂。青少年追星多出于冲动、从众等心理原因,却也能反映青春期孩子特殊的情感和心理需要。简单地斥责打骂只会增长孩子的逆反情绪。借此话题多和孩子交流,和孩子成为朋友。
家长可以在和孩子的交流沟通中,给予孩子在生活和情感方面的引导。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可以让孩子模仿自己喜欢的明星。比如周杰伦乐器弹得好,可以让孩子去学习;蔡依林舞跳得好,可以让孩子去学习。不一定,偶像的力量会让他们做得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