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保持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请结合自身实际,简述大学生在生活中应该如何培养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更新]
·
·
分类:生活百科
1267 阅读

如何保持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请结合自身实际,简述大学生在生活中应该如何培养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请结合自身实际,简述大学生在生活中应该如何培养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1懂得去付出,等待、,善待所有喜欢你的人,这种生活方式是积极向上的. 2忙忙碌碌做着自己喜欢的工作,还应该抽空让自己静下心来,独处,有思考的空间,这样你会冷静看待人生,进而培养出积极的生活态度 3冷静看待自己生命中的每一个失败,总结,然后忘却,前进,要抽空多锻炼,有健康的身体.要多做善事,让自己心灵得到平衡.这样才可以保持住良好的生活态度.

怎么能保持开心年轻的心态?

个人感觉,首先要让自己的情绪先稳定下来,做到处事不惊,有条有理

怎样的心态才是积极心态?

怎样的心态才是积极心态?
一是要学会充实精神生活。积极心态之人的精神生活不能空虚迷茫,更不能颓废失落,要有自已的精神家园,要持续不断地通过读书学习,观察思考,体验感悟等方式充实精神生活,润泽心灵境界。
二是要学会应用唯物辩证法应对分析看待问题。在当代,只有唯物辩证法是科学正确的方法,面对相应的人事问题,应用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去观察分析看待,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三是要学会人生修养修为。做人行事,都要学会人生修养修为。不能稍有不如意之人事发生就发脾气或意志消沉,要忍得下,耐得住,更要淡定自若,处变不惊,妥安俗尘千般事,燃放心境万盏灯。
总之,做人行事具有积极心态非常重要,消极心态会使人死气沉沉而有气无力和无所作为,积极心态会使人乐观淡定朝气蓬勃干劲倍增有所作为而成就自我奉献社会享受生活升华文明。

一个人的浩然正气是怎样养成的?

浩然之气是儒家道德修养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人普遍接受这样一个观点,一个人身上如果有一种光明正大的气的话,那么这个人就是一个光明磊落的君子,这个气,就是浩然之气。著名诗人孟浩然的名字,就是从这儿来的。
浩然之气是儒家亚圣孟子提出来的。要想说清楚什么是浩然之气,人如何才能养成浩然之气,就非常有必要说清楚孟子关于道德修养的理论。
孟子认为有四种善端先天地存在于人的内心,但孟子并没有说,人躺着什么也不做就可以成为道德圆满的善人,因为善端既有可能枯萎也有可能丢掉。“学问之道无他,求放心而已”,生就是不断找回丢掉的善心的过程。因此,善端只能说明人有向善的可能性,而不是必然性。要将心中的善变成现实中的善,由善的人性变成善的人格,这个过程就是修身立德。
修身立德之道是孟子的核心思想。他一生劝人向善,人该如何向善?首先是“居仁由义”,不要去追求华堂大屋,因为“仁”才是天下最宽敞的居所,居住其中最安全;也不要去追求富贵利禄,因为行走在正义的道路上前途最为远大。人要真诚地活着,应该把行仁义作为目的,而不是手段。
其次,人要“存心养性”,保护好心中的善端,认真倾听内心的道德律令,人自然可以为善。
第三要“先立乎其大”,对于人来说,身体四肢是“小体”,而有道德价值判断的“心”是“大体”;人生的富贵利禄声色犬马是“小体”,而行仁义做善人是“大体”,我们不能丢了西瓜捡芝麻舍大从小。
第四是“心无愧怍”,是上不愧于天下不怍于地,平生不做亏心事半夜不怕鬼敲门的心平气和。
第五是“舍生取义”。人生无非取舍二字,但所有的取舍只能基于一种法则——目的和手段是否正当,是否符合义的要求。符合了哪怕是牺牲生命也要去做,不符合哪怕是有人要你的命也不能去做。
第六是“反求诸己”。最后,孟子提出了“养浩然之气”的最高境界。一个人身上有了“浩然之气”,就能够成为大丈夫君子和圣人,成就最高人格境界。
孟子修身立德的思想,已经渗进中国人的血液,成为中国人的核心价值观。
那么,如何才能养成浩然之气呢?
孟子认为,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是心中充溢着一种至大至刚的“浩然之气”。但“浩然之气”就像一个纯净的雪孩子,遇到不道德、无良心的事情,就会消失得无影无踪。
浩然之气是人内心最光明磊落宏大刚正的心理状态,浩然之气要用仁义去培养,最大的敌人就是心有愧怍,一旦人在良心上有了亏欠,浩然之气就开始变得软弱无力直到消失殆尽。所以要培养浩然之气,就不能违背自己的良心本心,做有亏于道义和良心的事情。换句话说,心无愧怍是培养浩然之气的前提。
孟子的道德修养论,从“存心养性”开始,到自觉自愿地“居仁由义”,再到返回内心寻求良心本心的“反求诸己”,最后体察并听从道德命令从而让自己胸怀坦荡心无愧怍,都是要求人们,沿着挺立独立人格和道德主体性的道路,做一个道德上完美的人。正是因为如此,人才有成为尧舜的可能。
在孟子的人生哲学中,自我是生命和道德的主宰,选择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一切都由自我决定。南宋著名心学家陆九渊,把孟子的道德哲学概括为一个“自”字,可谓与孟子“心有戚戚焉”。
陆九渊说,“暴谓之自暴,弃谓之自弃,侮谓之自侮,反谓之自反,得谓之自得,圣贤道一个自字煞好”。人都是自我残害自我放弃,人都是自取其辱,得与失都是人自己的选择。可见,祸福均由自取,人生的坦然与纷扰,无不与自己的选择有关,而如何选择人生的道路,其实很简单,只需要返回人的内心,倾听良心本心的声音,按照道德律令去做,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