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自己有动力去坚持 初二孩子说天天学习没有动力,非常迷茫,该怎么教育?

[更新]
·
·
分类:生活百科
3412 阅读

如何让自己有动力去坚持

初二孩子说天天学习没有动力,非常迷茫,该怎么教育?

初二孩子说天天学习没有动力,非常迷茫,该怎么教育?

初二还感觉到迷茫,没有学习动力,这并不新鲜。
分析原因:就是没有自己理想的目标和方向。
最近读到《论语》中孔子说弟子们学习多为求职业,为了以后的“干禄”,也就是以后有一个好收入的工作。
在生活比较贫困的地区或者比较贫穷的时代,如果家长在孩子的心中种下一颗种子:你只有好好学习,以后才会拥有更加富有的生活,那么学生们学习的目的就是脱离贫困,明确的目标就不会有迷茫感。
现在的学生学习,家长所报的希望依然是好工作、好收入、好生活,什么样的工作才是好工作?什么样的生活才是好生活呢?现在绝大多数孩子的物质生活是衣食无忧,且父母和祖父母都愿意把最好的给予孩子(孩子成为了家长的至尊宝),孩子本身就已经生活在一个非常好的生活中了,所以家长所报的希望在现在孩子的心目中形成不了一个很有吸引力的目标。同时本身十几岁是个性张扬喜玩耍的年龄,对于父母给定的目标他们可能不屑一顾,可自己又没有很好的目标,如何不迷茫?
该怎么教育:
1,让他学着分担一点家务,承受一些生活中的责任l有可能的话让他体验一些艰难困苦。如果是城市孩子就去乡村、或者山村体验一下当地的生活。如果是乡村孩子,就到大城市体验一下乡村和大城市的差距,只有体验还不够,还要适时地让他感知:能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生活水平就只有好好读书,这是最好的也是最实际的路子。实际上乡村和大城市最大的差距就是文化知识的差距。
2,《论语》一书中,孔子还感叹:为学问而求学问的人,真的是太少了!的确是如此,但是在古今中外有目标的学习者都是多少会较之没有目标的人要出色的。
不说古和外,只说我自己观察到的一些孩子,那些成绩优秀且好学的孩子,基本上就是有自己稍微远大一些明确的目标和坚持心。我自己的孩子自小就认定了自己的一个目标,不管以后能否实现,但是这就是一个方向;我还了解有的孩子就是想去做一个优秀的外交官,她对自己要求非常严格,也非常有个性。当然也有个别孩子就是要考某个大学,这也是一个目标。
对于比较迷茫的孩子,我想大致也就从这两方面努力,理论说起来比较容易,这些都要家长有意无意地从生活中去提点或者通过一些外在的力量去影响孩子思考、自己去判断的,这是一个比较琐碎比较费心的过程,不过初二的确对孩子学业的影响还是非常大的。
我把自己生活中的经验和观察到的优秀学生家长的经验都揉进了平时的问题和文章中,欢迎更多家长关注“快乐庭院”,自行去查阅!
余下的就只有祝福了!
图片来自网络

怎么增强学习信心?

要让孩子增强学习的信心,就需要培养她的自信,
一、努力让孩子优秀起来根据心理学家爱里克森的观点,儿童6~12岁是形成自信的关键期。 生活在非洲丛林的孩子学习狩猎技巧,因纽特儿童学习捕鱼本领,农业社会的孩子学习干农活,现代工业社会的孩子则学习读书、写字和如何使用电脑。孩子为掌握本领付出的努力,能帮助孩子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这就需要努力让自己的孩子变得优秀。
自信是需要资本的!
孩子拿自己的能力和同龄伙伴比较,如果发现自己比别人优越或不比别人差,就会感到满意,对自己有积极评价,并更加积极地去学习和掌握新技能;如果发现自己不如别的孩子,则会产生自卑心理,降低对自己的期望,并撤退到一个熟悉的、没有过多挑战的环境中。这样就容易形成一个不利于能力培养的恶性循环。
二、家长和老师必须对孩子有信心,相信孩子能够做成事情。许多家长低估孩子的能力,认为他们小,或嫌他们笨拙,就不让他们尝试本来可以做到的事情。还有些家长太爱惜孩子,生怕孩子累着、伤着,自己包办一切。还有的家长片面理解能力,以为学习成绩好,就是能力强。其实考分至多只代表学习能力和考试能力,而其他的生活自理能力、独立思考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对孩子来说一个也不能少。家长的怀疑、过度保护或偏激,挡住了孩子需要面临的挑战,也遮住了孩子发现自己能力的目光,使孩子的信心缺少了能力的支撑。所以,当孩子坚持自己吃饭的时候,别劝说:“算了,你把衣服都弄脏了。”当孩子要自己洗衣服,别阻:“你还小,不用你洗。”当孩子帮你出主意,别呵斥:“你懂什么,一边去。”别因为孩子不会系鞋带就从此不买系带的鞋;别因为孩子学习紧张就替他打理一切;别怕孩子摔着就不让他跑。否则,你在阻碍孩子树立自信。
三、多给孩子赏识与鼓励孩子对自己优点的认识来自周围人的评价,而家长的评语在孩子心目中的分量最重。家长对孩子的赞许和鼓励是孩子动力的源泉和自信的基石。你夸孩子漂亮,他也就觉得自己美;你说孩子聪明,他就认为什么也不能难倒自己;你说孩子性格好,他就知道自己讨人喜欢。如果家长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孩子就容易保持这些优点;如果家长能够挖掘孩子的特长,孩子就能获得新的优点。
8岁的冬冬在学校一直很调皮,到一年级结束,他的家庭联络本上全是老师的批评和家长的道歉,他被公认为班里的问题孩子。冬冬觉得灰溜溜的。二年级时,新来的老师第一次在给家长的联络本上写了一句表扬楠楠的话:“今天值日,冬冬尽职尽责,把地扫得非常干净。冬冬几乎是跳着回家的,他的爸爸也激动万分。从此,冬冬的联络本上几乎每天都有一句表扬,“今天上语文课没做小动作。”“今天没跟同学打架。”爸爸给老师的回执也变成了感激之语和对冬冬家庭表现进步的描述。二年级结束,冬冬与一年前判若两人,他遵守纪律,学习努力,开朗自信,讨人喜欢。
四、慎用批评方式 同样,家长对孩子批评也应就事论事,避免感情用事,并注意措辞。许多家长在孩子犯了错误或遭遇暂时的失败时,不假思索脱口而出对孩子能力和前途作出负面的结论,孩子即使表面上不服气,心底里却会信以为真,并因此降低自己的评价和期望。所以,家长必须戒除这类的口头禅:“没见过你这么笨的。”“你这辈子都不会有出息。”“拉倒吧,你。”在客观地指出孩子不足的同时,给孩子正面的鼓励,帮孩子找出克服弱点的方法。
五、给孩子充分的自主权给孩子足够的自主权。在孩子的能力范围内,让他们做选择,做决定,管理自己的事务,让他们觉得对自己的生活有一定的控制权。当孩子被赋予创建和改善生活的自由和权利,他们自然能够发现自己的力量和优势,给自信添加砝码。
苗苗的妈妈要出国进修一年,她特别担心7岁的儿子苗苗照顾不好。苗苗也整天问妈妈走了谁给他做饭,谁送他上学。弄得妈妈连放弃出国的心都有了。妈妈走后,苗苗爸爸让他自己步行上学,中午在学校吃饭,下午自己开门回家做作业,晚上爸爸做饭,他帮忙。有时苗苗提议:“算了,去吃麦当劳吧。”爸爸就说:“听你的。”爸爸把重要的电话号码贴在墙上,告诉他有急事还可以找楼下的丁爷爷。妈妈不在家的日子,苗苗特别懂事。爷儿俩配合默契,日子过得井井有条。一年以后,阿宝的妈妈回来,简直不敢相信,阿宝在打扫自己的房间!而且原来有些胆小的阿宝变得比以前勇敢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