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消除人的抵触情绪 有抵触情绪不相容是什么成语?

[更新]
·
·
分类:生活百科
5025 阅读

如何消除人的抵触情绪

有抵触情绪不相容是什么成语?

有抵触情绪不相容是什么成语?

针锋相对
解释】:针锋:针尖。针尖对针尖。比喻双方在策略、论点及行动方式等方面尖锐对立。
【出自】: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二:“夫一切回答,如针锋相投,无纤毫参差。”
㈨ 比喻说话办事前后不一致或相互抵触根据意思写出成语
自相矛盾 鸦雀无声 一丝不苟 顾此失彼 理直气壮 言简意赅 大惊小怪 不足轻重 无边无际

别让孩子“抵触情绪”毁了一生,家长应如何巧妙化解?

感谢官方邀请
其实这是中了超限效应了
什么是超限效应?
由于刺激过多、过强和作用时间过久而引起心理极不耐烦或反抗的心理现象,被称之为“超限效应”。
简单来说,超限效应有点类似叛逆心理和破罐子破摔两种心态的结合。同样是想促成良好的结果,却事与愿违。但破罐子破摔是主动的,超限效应是被动的。
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曾经听过一个牧师的募捐演讲,一开始他觉得牧师讲得很好,决定捐一笔钱,十分钟之后牧师依然在演讲,他觉得不耐烦了,只捐一点零钱,又过了十分钟牧师还在演讲,他彻底不耐烦了,决定一分钱都不捐了。
对于孩子而言,超限效应也是一样的。当孩子第一次犯错的时候,父母教育和责骂都会产生一定的效果,但是孩子始终是孩子,还会犯第二次错误,于是第二次父母还是教育和责骂,第三次、第四次还是这样……到了后来,孩子被骂得难以承受了,他就会明白,犯错会让父母不开心,于是就会故意去犯错,来表达自己的反抗。
难道说孩子犯错之后就不应该教育或者责骂吗?并不是,因为孩子不明事理,所以教育自然是必要的,但是错的是教育的方式,不应该是一遍又一遍重复一个简单的道理,而是尽量从不同的角度令孩子明白这个错误的严重性。
想要根除超限效应,其源头还在父母自身。
为什么父母控制不住自己的唠叨?
除了真正的聊天时刻,相信没有人会愿意喜欢一个话多的人。我们经常说“三个女人一台戏”,女性心思缜密,能在生活中发现很多细节,所以想要表述出来自然会比别人多。
既然如此,父母为什么会不由自主地变得唠叨起来?
第一个原因,是因为“爱”。但是这种“爱”已经变得畸形了。孩子幼小没有明辨事理的能力,这是毋庸置疑的,所以孩子才需要不断地学习。最初的学习自然是来源于家长,但是家长总是怕孩子受到一丁点的伤害,于是一旦孩子犯错就教育责骂,而且试图通过不断地重复来加深孩子的记忆与理解。这在成人的世界中自然可以,可是孩子却不能接受,他们会认为对人不对事。父母不能理解教育的程度和方法要与孩子的成长程度相匹配,或者说他们不是不愿意理解,而是不知道从何处理解,只能靠这种“笨”方法。
第二种原因,亲子关系不佳。唠叨只是父母想要达到目的的手段,那么目的自然是让孩子知道道理。既然是教育道理,方法那么多,为什么还要通过唠叨来实现呢?结果自然是孩子不愿意接受这样的道理。与其不厌其烦地唠叨,还不如想想孩子为什么不愿意接受这样的道理。
第三种原因,就是父母的掌控欲太强了。说实话,孩子降临人间,本就是一个鲜活的个体,除了要保证他们的健康和安全意外,他想经历什么,想知道什么,完全是他自己决定的。如果他想了解一样知识,那么他肯定要想很多办法,其中主要就是问父母,但是这些经历与知识极大可能与父母为孩子的发展所做的打算相违背,父母如果选择让孩子以自己的规划发展,只能通过一遍遍地重复来让孩子回到“正轨”,这也是不可取的做法。
总之,产生超限效应的根源并不在孩子,而是在父母,但是有趣的是,唠叨的人往往并不知道自己很唠叨。想要让他们明白自己的缺点也很简单,在他们唠叨的时候录个音,相信这一点如果是小孩子,会玩手机差不多就能录音了。
如何控制自己唠叨
父母如何不唠叨就成了一个问题,下面几种小方法就能让父母们自己减少唠叨。
1、想要唠叨的时候先深呼吸。深呼吸是缓解情绪,令人清醒的非常简单有效的手段,让自己迅速冷静下来,判断一下到底要不要唠叨,或者有没有比唠叨更加好的方法。
2、少说多做。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会在生活中不自觉地模仿父母的行为,或许父母在对他们唠叨的时候,他们就已经学会了这一点并且对自己的下一代也是如此对待,想要给孩子一个好的榜样,不如少说多做,因为“血脉”的存在,很多时候仅仅一个眼神孩子就能明白父母要表达什么。
3、最根本的解决办法,还是掌握交流的艺术。唠叨并不是父母想要的表达方式,只是他们不懂如何把一件事情多情况表达,让孩子不觉得厌烦。即便是成年人,经常听别人以同样的方式说着同样的一件事情,也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何况孩子。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