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孩子乐于助人的优秀品质
家校共育,如何让孩子健康成长与学习?
家校共育,如何让孩子健康成长与学习?
教育孩子,家庭教育至关重要。我认为要解决小孩的教育问题,家长应重视这三个阶段的教育。第一,小学阶段,要培养小孩具有良好的性格。有些小孩由于父母或爷爷、奶奶的过于溺爱,小孩要什么给什么,这样很容易养成小孩自私的性格,不懂得分享,不愿分享。并且不良性格养成后,后期难于改变。我们都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这是很不利小孩今后的发展。第二,初中阶段,要培养小孩具有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小孩分辨是非的能力,懂得尊敬长辈、尊敬师长,关爱家人,关爱同学,乐于助人的品德。第三,高中阶段应培训小孩具有远大的志向,有志向才会有学习的目标,有学习的动力。这样家长就不愁小孩学习不好。
助人为乐精神传承与运用的途径和方法?
1.树立乐于助人的榜样。
常言说得好:“身教胜于言教。”家长和教师如果能够说到做到,时时乐于助人,处处做好榜样,那么,对孩子或者学生的利他行为教育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抓住情境培养同情心。
只有设身处地地感受他人当时的感受和处境,关注他人的情绪体验和反应,了解他人的痛苦,才能感人之所感,产生助人行为。我们应抓住日常生活中的适合情境,如当孩子需要他人帮助时,当他为没有帮助别人感到内疚时,都可以进行移情训练。可以采用让孩子设身处地地体会和角色扮演等方法来培养孩子的同情心,让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将心比心,体会到他人需要帮助的心情,从而对其利他行为、情感进行培养。
3.坚持强化利他行为。
要随时随地注意观察孩子的言行举止,当他们表现出利他行为时,哪怕在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上,如在公共汽车上主动给老弱病残者让座,在家里主动帮父母做家务等行为,都要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应该教会孩子怎样做才是对自己和对别人有益的,才会得到所有人的认可和尊重,从而培养孩子的利他行为。
培养孩子的利他行为,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需家庭、学校和社会各方面共同关注和配合,形成促使利他行为发展的合力,这样才会取得最佳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