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蝴蝶设计流程图
《我和祖父的园子》小学语文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省级优质课该怎么上比较好?
《我和祖父的园子》小学语文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省级优质课该怎么上比较好?
小学语文名师课堂:《我和祖父的园子》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教学视频教案教学课件全套
执教教师:赵倩 北京市顺义区牛栏山第一小学
本课参评教育部“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荣获教育部优课奖项
配套教学视频,点击小兔兔的人头,按置顶的文章方法查找
教学设计部分《我和祖父的园子》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材五年级下册)
赵 倩 顺义区牛栏山第一小学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课程应注重引导学生多读书??在实践中领悟文化内涵和语文应用规律。”本设计从学生的问题出发,由课题读开来,利用节选到著作的拓展,学生在不断地发现中言意兼得,获得言语能力的发展,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教学背景分析】
学习内容分析: 《我和祖父的园子》是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节选自作家萧红的《呼兰河传》。课文重点写了作者童年时期在园中的自由和快乐,从而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生活以及对祖父的深深怀念之情。行文清新优美,用简单的语言、反复的句式就营造出自由、诗意的画面。在感受“自由”的同时要感受充满儿童趣味的文风,解读文字背后的语言表达密码。
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可以初步读懂“我和祖父的园子”什么样,也能感受到“我和祖父”在园子中下种、铲地、浇菜的自由与快乐,童心荡漾的园子、自然清新的文笔,也容易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但文中字里行间流露的祖父对“我”的爱,“我”对童年生活以及对祖父的深深怀念之情,从内容到形式的建构,要在学生自主阅读的基础上,通过学伴的交流以及原著的拓展、教师的点拨来达成。
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
本节课从课题读开来,推动学生自始至终成为真诚的阅读者,感受自由、发现写法,并在原著阅读中感悟作品的深层内涵和作者的写作风格。 技术准备:搜集与萧红和《呼兰河传》相关的资料,制作教学课件。 前期教学状况: 自由阅读萧红的《呼兰河传》;第一课时学习生字新词,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提出感兴趣的问题,激发学生了解萧红和继续阅读《呼兰河传》的兴趣。本设计为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与重难点设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感受园子的美好,体会作者童年生活的快乐和自由。感悟祖父对“我”的爱以及“我”对祖父的怀念。
3.了解“萧红体”的写作特点,产生再读《呼兰河传》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感受园子的美好,体会作者童年生活的快乐和自由。感悟祖父对“我”的爱以及“我”对祖父的怀念。
2.了解“萧红体”的写作特点,产生再读《呼兰河传》的兴趣。
【教学过程与教学资源设计】
教学流程图:
一、复习导入,认定目标
1.听写词语,回顾内容 老师听写三组词语,只念一遍,听完再写。 韭菜 谷穗 倭瓜 蜂子 蝴蝶 蜻蜓 蚂蚱 栽花 拔草 下种 铲地 瞎闹 对照屏幕订正,说说这样分组的理由(1组是植物,2组是动物,1、2组是园中景,3组是我和祖父在园中做的事。)。
【设计意图:通过听写巩固字词,同时根据对词语的归类回顾课文内容,渗透课文结构。】
2.理清结构,认定目标 课文中哪些段落描写了“园中景”,哪些段落描写了“园中事”?(第2和13自然段描写了“园中景”,其余段落描写“园中事”。)
这节课,我们就随作者回到童年,去欣赏园中景、体味园中事,来解决上节课提出的问题,出示: 这是一个怎样的园子?
为什么说是“我和祖父”的园子?
二、品读课文,感受童年的自由和快乐
(一)从“园中景”感受自由和快乐
1.感知园子的特点 出示: 默读描写“园中景”的部分,从中感受这是一个怎样的园子?圈画在文中或简单批注在旁边。 投影展示学生的批画,预计可能圈画“大园子”、“样样都有”、“自由”、“随意”等词语,可能批注“好看”、“丰富”、“多彩”、“随心所欲”等词语。提醒学生简单谈谈感受。
2.感悟园子的自由
(1)发现 “自由” 你们注意到了吗,“这里的一切”有个共同的特点(“活了”“自由”),文中哪句话写到了? 相机出示: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 读一读,体会这句话的意思。(教师板书“自由”。)
(2)感悟 “自由” 出示:再读这部分,从哪儿体会到“一切都活了,都是自由的”?用直线画出来,再有感情读一读。自学后在小组内交流补充。
学生容易抓住“倭瓜愿意爬上架……也没有人管。”“蝴蝶随意地飞……太阳也不知道这个”这些句子说出对“自由”的理解,并进行有感情朗读。
也可能抓住概括句“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来理解。希望同学读出这样的情趣。
学生容易忽视“活了”,教师在ppt中点击变色,引导学生再读发现(学生可能结合“花开了……鸟飞了……”,也可能结合下文 “随意地飞”等语句来感悟)。
小结:这园子里“一切都活了,都是自由的。”如果批注上一个词语,可以是(等待一下学生呼应) “生机勃勃”“无拘无束”!
3.发现作者的写法 再带着想象读一读这段文字,思考萧红是怎么把“自由”写出来的?
学生容易抓住“愿意??就??”“随意”这些表现“自由”的词句以及拟人的修辞手法。
点拨1:当学生说到“愿意??就??”时追问“文中出现了几次”,相机介绍“反复”这种修辞,并请学生连起来朗读,感受反复修辞的强调作用和朗朗上口的韵律。
点拨2:读这段文字,发现萧红的语言有什么特点?(简单,优美,生动,反复修辞,像诗一样??) 小结:这园中景物不仅丰富、多彩,而且这里的一切都活了,都是自由的。其实,作者是通过“园中景”来表达“自己”也.....??(希望学生呼应) “活了”也是..自由的。
(教师板书:借景抒情。)
【设计意图:走进园子,从初步感受到进一步概括,从体会园子的“活了”“自由”到揣摩写法,提取信息、形成解释,言意兼得。】
(二)从“园中事”感受自由和快乐
出示: 默读描写“园中事”的部分,思考:从哪看出“我”也是自由的?
①用括号画出相关语句,简单概括地写写批注。
②想一想萧红又是怎么写出来的。 希望小组交流后能从整体上汇报学习收获,通过小组之间的补充、完善来完成。估计能从第3、4、11、12、14等自然段感受到“我”的自由,并通过读课文、谈理解进行交流;对于圈画、批注可能会忽略;写法的发现有难度。
依据学情,相机引导如下:
1.体会“我”也是自由的 在小组汇报了体现“我”自由的语段基础上,引导:交流一下你们的圈画和批注? 希望圈出“东一脚西一脚地瞎闹”“用锄头乱钩一阵就是了”“玩腻了??去乱闹一阵”“玩累了”等词句,可以批注 “祖父干什么,我就干什么” “玩”“东跑西颠”等。体会到“我”也“活了”,是非常自由的! 读读你觉得有趣的部分,感受“我”的自由与快乐!
2.感悟祖父是宽容慈爱的 读着我和祖父在园子里的这些有趣的事,你除去感受到“我”也是“活了”也是自由的,还感受到什么了呢?(祖父是那么宽容、慈爱;正是因为祖父的宽容和慈爱,才有我的快乐和自由??)相机分角色朗读第⑤-⑩自然段。
3.发现作者的写法 提问:联想“园中景”表现自由的写法,想想“园中事”这一部分,萧红又是怎么写的呢?
学生可能会说出通过语言、动作来写的,引导学生进一步归纳是通过 “行为”、通过“事件”(下种、铲地、浇菜??)来写的,通过“瞎闹”“乱钩”“乱闹”“玩腻了”等事件。园中景是“写景抒情”,园中事应该叫??(希望学生呼应)“叙事抒情”。
(教师板书) 学生可能想不到反复的运用,
点拨:这一部分是不是也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读读相关的语句(祖父??我??;??又??)。
小结:我们发现这篇课文通篇的语言都很简短、自然,再加上拟人、反复等修辞手法的运用,让我们感觉到像诗一样美!
【设计意图:放手让学生整体读书,深入感悟,坚持不动笔墨不读书, 并在学生粗略读懂的基础上,点拨引导,归纳概括,学以致用。】
(三)回顾全文,感受自由和爱
出示课前的问题(这是一个怎样的园子?为什么说是“我和祖父的园子”?),现在来回答,你的答案是什么? 希望达到: 这是一个大园子,不仅丰富、多彩,而且是自由的、快乐的! 祖父一天都在园子里,我也跟着祖父在园子里边,是祖父的宽容和爱给了我这么多自由和快乐。所以,是我和祖父的园子。 是充满乐趣的、爱的园子!
【教学意图:“从课题读开来”是很好的阅读方法。从产生阅读期待到初读感知,再到现在的解疑深化、豁然开朗。发展语言的同时发展了学生的思维。】
三、拓展延伸,走近萧红
1.延伸——感受自由和快乐 课前同学们读了《呼兰河传》,你还从书中的哪些文字读出了这是“我和祖父的园子”,是一个“一切都活了,一切都是自由的,充满快乐的”园子? 学生可能会找到:“祖父,后园,我,这三样是一样也不能少的了。”“我听了这话,明明是嘲笑我的话……我笑的声音不知有多大,我自己都感到震耳了。”“祖父蹲在地上拔草,我就给他戴花……一提起,祖父的笑就来了,于是我也在炕上打起滚来。”“我拉着祖父就到后园里去了……宽广的,人和天地在一起……”等处来体会。
【设计意图:以著作印证节选,也是定向提取信息能力的培养,进一步感受园子的自由和祖父对我的爱。】
2.拓展——走进《呼兰河传》 著名作家茅盾先生称《呼兰河传》“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结合选文或著作,交流一下你的认识。
学情预设: 叙事诗:课文中叙事抒情的写法,原著中语言优美、娓娓道来的一个个故事,都体现了“叙事诗”的特点。
(相机点拨:萧红开创了一种介于小说、散文、诗歌之间的文体,被称为“萧红体”。) 多彩的风土画:野台子戏、跳大神的故事。
凄婉的歌谣:小团圆媳妇、冯歪嘴子的故事。
出示小说结尾: 呼兰河这小城里边,以前住着我的祖父,现在埋着我的祖父。 从前那后花园的主人,而今不见了。老主人死了,小主人逃荒去了。 那园里的蝴蝶、蚂蚱、蜻蜓,也许还是年年仍旧,也许现在已完全荒凉了。小黄瓜、大倭瓜,也许还是年年的种着,也许现在根本没有了…… 感受我对祖父的怀念和文字的凄婉。
2.发展——走近萧红 读了《我和祖父的园子》,我们感受到萧红的童年自由、快乐,可有人说萧红的童年孤独、寂寞,你读出了吗?很多人认为《呼兰河传》像萧红的自传,可有人说她在为中国大地立传,你觉得呢? “好书不厌百回读”,再读这文学史上的特例——《呼兰河传》,写写你的感受和评价。
【板书设计】
【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学生学习效果评价
评价方式: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
1.课文中哪部分写得最有趣?读一读,再选一两处抄下来。 2.读下面的句子,体会“我”内心的感受。 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 3.结合课文的学习,写出对课题的理解。 4.茅盾先生称《呼兰河传》“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你读出来了吗?在小组内交流。
【教学设计特色说明与教学反思】
在不断的发现中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理想的课堂首先应该是学堂。本节课,我注意精心设计学生主体活动,让学生在不断发现中提升核心素养。
一、发现“自由”,物我合一,深层感悟 从初步感知这是一个多彩的、丰富的、自由的??大园子,再引导发现这里的一切都“活了”,都是“自由”的,再到物我合一——“我”也“活了”,也是 “自由”的!学生在入情读书和入境体验中,提高整体感知、提取信息、形成解释能力,实现对文本内容的深层感悟。
二、发现“写法”,学以致用,言意兼得 萧红是怎么把“自由”写出来的?无论是感悟“园中景”,还是体味“园中事”理解言语内容,也揣摩言语形式,这是学习运用语言文字的必经之路,也是阅读教学的要义。孩子们自主发现,从简短朴素的儿童趣味,到拟人、反复的修辞生动;教师相机点拨,从借景抒情的感悟,到叙事抒情的发现;联系“园中景”发现 “园中事”的学以致用,不仅实现了从内容到形式的同构共生,也从篇章的角度在引领学生发现作家的语言风格。
三、发现“关联”,拓展延伸,深化思维 本节课从节选《我和祖父的园子》到原著《呼兰河传》,设计了“延伸-感受自由和快乐”“拓宽”——走进《呼兰河传》“发展——走近萧红”三个环节,以阅读教学的“一带N”,发挥经典的价值,由一篇文章到整本书的阅读,理解走向纵深,视野走向开阔,思维自然得到发展与深化,审美与鉴赏也得到了同步培养。
教学反思:
一、由艰难发现到意犹未尽 本文语言简单、流畅,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字面意思并不难,那么上课还能学点什么更有价值的呢?学生所谓的“读懂”是停留在其原有能力层面的“读懂”,教师必须要引发学生的有效思考,才能产生能力的提升。本文题为《我和祖父的园子》,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园子?初读课文,有些理解能力强的学生能说出这是“自由的园子”,其他同学听后频频点头,但大多数学生还没有真切的与萧红分享园中的自由和快乐,多么遗憾!因此,我引导学生继续发现:园子里都什么是自由的。随着不断的发现,学生也仿佛置身园中,真切地感受到那份自由,此时的心情是愉悦的,这又成了一个快乐的园子。至此,学生经历了一次艰难的发现,体验到了快乐。然而,这还不够,我又引导学生结合祖父的反应,想想除了“自由和快乐”,还读出了什么?是祖父的宽容和爱,这又是一个充满爱的园子。随着不断的阅读,学生经历层层发现,品尝到了阅读的乐趣,对阅读《呼兰河传》产生了极大兴趣。
二、由理解内容到体会写法
本课鲜明地体现萧红语言朴实无华、清新自然的特点,尤其是反复句式的运用,有着很强的感染力。在教学中,我不仅把教学重点放在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对情感的挖掘上,还注重对写作方法的发现。“萧红是怎么把自由写出来的?”“萧红写这些景物的自由,还是为了表达什么是自由的?”“在‘园中事’这一部分,作者又是通过什么把自由写出来的?”??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发现了反复修辞以及借景抒情和叙事抒情的写法。这样的阅读课,就不仅让学生明白了课文“写了什么”,“为什么而写”,也让学生明白了“怎么写的”,即课文的表达方式和技巧,从而迁移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在整个过程中,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从独立批画到小组交流,再到全班汇报,落实圈画批注,在实践中提高阅读能力。
三、由认知冲突到思维深化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对学生进行自主搜集资料、自主探究、质疑解疑能力和感悟能力的培养。通过课前搜集关于萧红、《呼兰河传》的资料,到课上对课文的阅读,再结合课前对著作的阅读,学生由浅层感知到深层感悟,在逐步的阅读中情感得到升华。如,学生在课文中读出了萧红童年的自由和快乐,难以感受到文字背后淡淡的忧伤。教师出示大作家茅盾的评价“《呼兰河传》是一串凄婉的歌谣”“萧红的童年是寂寞的”,令学生一惊,产生认知冲突,进而有兴趣一探究竟。这时,结合多样化的素材,如学生课前收集的萧红的创作背景,《呼兰河传》原著中的一些文字,他人对萧红的评价等??达到发展思维的目的。
通过课后反复看教学录像,不断反思,我发现了如下一些问题:
1.对小组交流、小组汇报中的指导和评价。教师应参与到小组交流中,及时发现个性或共性的问题,并思考如何指导学生有效进行汇报。在汇报时,要把补充、点评的机会先留给其他同学,充分体现学生主体,不要急于抢答和解释。
2.本文语言优美,尤其是第13自然段,教师设计了默读、自由读、展示读等环节,但是仍觉得没有充分的把感情表达出来,我应该继续学习如何调动学生热情,使课堂氛围更自由,激发学生感情。
教学课件部分
如何针对孩子的理解程度选择科学启蒙的图书?
我觉得一开始给孩子选择绘本的时候,根据孩子大小来选择!
如果孩子还很小,都没上幼儿园呢,选择绘本的时候就不要选择文字太多的,如果一打开书,文字多余图画,是不会吸引孩子的眼球的,所以要选择一些画面多文字少的绘本!
如果孩子稍微大一些了,认识一些文字了,就可以根据孩子的自己的爱好,不防让孩子自己选绘本,把主动权交给孩子,也还不是一件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