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票票怎么看自己的评价
为什么影评人都以豆瓣评分为参考,淘票票的受众不是更广,评价也更中性吗?
为什么影评人都以豆瓣评分为参考,淘票票的受众不是更广,评价也更中性吗?
为什么说豆瓣评分都带情绪?豆瓣在电影评论这块做的早,积累多,自然让人觉得可信度高,淘票票的APP2014年才上线,豆瓣2005年就上线了,你觉得积累的用户,豆瓣的可信度高还是淘票票可信度高?
而且相反的,淘票票的受众层次更基层,得出的结论才更加主观,因为“不懂”。就像你问普通人,哪样的耳机算是音质好?不懂的人自然会说,低音多的耳机音质好,然而发烧友从来不把低音的多说判断耳机的音质好坏,那你觉得发烧友更懂耳机,还是一般看客更懂耳机?豆瓣培养的大都是影迷,很多评论写的非常有水准,我觉得豆瓣的评价更中性。
我不做电影这块,我主要做的动漫,豆瓣的动漫评价也很俱全。我写漫评,不会以豆瓣的评分为基准,但也一定会作为参考。而事实上,如果你做头条,写漫评,以“豆瓣XX分!XXXX”的套路写文章,一般推荐都不会差,下面的评论认可度不会很低。就动漫来说,笔者觉得豆瓣的评价还是比较准确的,自己认准的几部“神作”,确实得到的同样的呼声比较多。例如宫崎骏2001年的《千与千寻的神隐》,确实是日本动画电影中最高口碑,最高票房的作品,豆瓣评分也高达9.3。毕竟也是唯一能拿到奥斯卡奖的日本卡通片。
翻看里面的长评,也写的很有水平,很多都提到点子上了。
相对来说,2016年,获得了日本动画电影票房历史第二位的,新海诚的《你的名字。》,评价就要低一些,因为整个作品的商业味道确实要比《千与千寻》更浓,钱海城的小清新,似乎并没有做出宫崎骏大师的风范。虽然笔者觉得自己打分可以打9,0分,不过大众的口味似乎也更苛刻一些。《你的名字。》也确实有着一些逻辑上的疑问,并不是每个人看了都能被这种时空设定折服。
《新世纪福音战士》是日本电视动画的一个里程碑,他将更多真人电影的分镜表现手法带入了日本电视动画,用了更加真实深刻的人物刻画,加之符合时代背景的人物解读,和大量的宗教的元素进来,让90年代的日本人看了之后很有“代入感”而在当时的日本产生了现象级的风波,因此可以说是日本电视动画的里程碑一般的作品。这部作品评价也很高,无可厚非。
真正让笔者觉得豆瓣评分还是比较靠谱的,是像《凉宫春日的消失》这样的小众向的作品,评分也非常准确,9.0,对于粉丝向的电影来说,确实是高评分,而《凉宫春日的消失》的2个小时的高质量演出,确实是粉丝类动画里极少出现的,长时间,高质量的作品。即便大众不明白这部作品的乐趣,但依然能让绝大多数的粉丝折服,那么豆瓣的评分,笔者认为就是很有参考价值的。
当然,也不是说豆瓣评分就是一切,你自己看了一部作品,觉得好坏才是最重要的,但是能被豆瓣吹爆,你却不喜欢,说明这部作品起码没有戳中你的点。
每个人生活环境,性格,习惯,都各不相同,不能强求别人的价值观和你一样,因此电影评分,个人觉得,有参考价值,但不代表一切。
一部电影的好坏应该用票房来衡量还是用口碑来衡量?
口碑和票房,缺一不可。
没有好的口碑,票房再高,也是流量垃圾。
没有高票房,再好的电影,也回不了本,电影毕竟是商业性质。
其实归根结底,一句话:再经典的电影,也是人捧出来的,再伟大的大师,也是观众铸就的。
没有人看,电影就不是电影,仅仅只是放在华丽书柜上的华丽丛书而已。
每一部电影的衡量标准不一样,商业电影靠票房,文艺电影靠口碑。
你拍一部商业电影主要就是为了挣钱,不谈口碑如何,如果你票房都上不来,你谈什么口碑?你没有票房,对于一个商业电影来说就是不是一个好电影。就拿今天最火的《流浪地球》来说, 他是一个科幻片 但它也是一个商业电影。 在他票房方面取得这么高的成绩,它已经成功了 它就是一部好的商业电影,而且他的口碑还很好,可以说是一部非常成功的商业电影,一部非常好的商业电影。
文艺片大家都知道“这东西是一个小众的东西,拍一部赔一部,就拿18年最后一天上映的《地球最后的夜晚》来说,首映日当天票房2.6亿,对于文艺片来说是一个很好数据,但是第2天就票房就跳崖了。豆瓣6.9分 猫眼 2.8 分 淘票票 3.4分 文艺片就是重口碑,因为在中国拍文艺片基本上都是赔钱的,所以口碑就显得很重要了。如果以 猫眼 淘票票 这个评分说 要么是大家都看不懂这部电影,要么这就是一部坏电影。
真正烂的一部商业电影,不会有那么高的票房。真正烂的一部文艺片,不会有那么高的评分。你不能要求商业电影的评分有多高,你也不能要求文艺片的票房有多高。
感谢邀请。个人觉得口碑影响了票房,因网络时代,信息传递的快,良好的口碑才迎来了票房的剧增。良好的票房和口碑才是评价一部电影的好坏
优先以口碑,其次用票房。
要两者结合,如果口碑很高,票房很差,那说明电影受众率低,只适合小部分人的爱好。票房很高,口碑很烂,要么是题材吸引人的然而剧情却很差,要么就是靠流量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