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引导孩子艺术创作 如何针对幼儿实施美育教育?

[更新]
·
·
分类:生活百科
3558 阅读

怎样引导孩子艺术创作

如何针对幼儿实施美育教育?

如何针对幼儿实施美育教育?

1.创造优美的生活环境。儿童最初的美感是从日常事物中开始的,教师要为孩子创造出与教育相适应的、充满情感色彩的审美环境,室内外布置做到绿化、美化、儿童化。墙饰的布置与装饰色彩力求淡雅,形象可爱,内容富有情趣,物品摆放整洁有序,符合儿童的审美趣味。我们可以让孩子动手动脑与老师一起布置环境,如在“元旦”、“六一”等节日和老师共同制作彩旗、灯笼,准备表演的头饰、服装、道具等,激发幼儿表现美、创造美的兴趣。   
2.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心理环境作为幼儿园环境的一部分,对孩子审美的发展也有着很大的影响。幼儿的一日生活大都是在幼儿园度过的,他们每天都在和周围的环境进行着交互作用,所以我们要为孩子创设一个宽松、和谐、安全、温馨的心理环境,言行举止成为孩子学习的良好榜样。在幼儿一日生活中,让幼儿感知语言美与行为美。教幼儿学会使用文明礼貌用语,不乱扔杂物,爱护环境。教师的端庄衣着、文明言行、师幼之间亲切友爱的交往等,都能给幼儿以美感,使幼儿的审美素质在潜移默化的教育中不断得到发展。   
3.开展丰富多彩的艺术活动,艺术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在幼儿园的教育教学中,我们要指导孩子欣赏以愉快、明朗的基调为主的音乐、美术、文学作品,用各种艺术手段感染孩子,发展他们识别美、创造美的能力。平时,引导幼儿多参加审美实践活动。如让孩子参加绘画、泥工、折纸、剪贴、制作小玩具、学习表演歌舞和童话剧等,并通过举行“小小故事会、我是小画家、舞蹈小明星”等活动,鼓励幼儿大胆地表现美、创造美,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体验美,感受美。   
幼儿审美教育是艺术教育的基础,它不以掌握大量的知识和技能为目的。在艺术教育中,我们不应一味地强迫孩子去操琴练舞、习字学画,这些活动是不可能在真正意义上满足孩子的审美需求的。我们要从培养幼儿的兴趣入手,将审美教育、艺术教育和日常教育、游戏等有机地融合在一起,逐步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

幼儿美术课教学方法有哪些?

(一)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教学方法
1、讲授法,教师通过语言的描述、说明,向学生传授美术技能知识的方法,它是使用范围较广、频率较高的教学方法。但是单纯的讲授并不能更多的引起学生的注意,而对教师的艺术表达语言、知识面等有着非常严格的要求。
2、谈话法(问答法)是教师与学生以口头语言相互交流进行教学的 一种方法。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开拓学生的思维。但是问答法中由于学生的思维能力不同,提出的问题也就会千奇百怪,就要求教师要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语言、问题难度也要相当的考究,否则容易引起课堂的混乱。
3、讨论法,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以班或组为单位、围绕某一个问题,组织学生讨论、各抒己见、相互启发或辩论,获得或巩固美术知识的教学方法。
4、读书指导法,教师指导学生通过独立阅读美术教科书和课外美术资料获取知识;扩大美术视野的教学方法。
(二)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
包括演示法、参观法 、比较法。直接感知的教学方法,能扩大学生的审美视野,但是在期间容易发生突发性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要有相当机灵的反应能力,能积极应对各种突发性的问题。
(三)以实践为主的教学方法
实践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提高绘制实践活动,形成、巩固、完善相应技能知识的教学方法,辅导练习法是以实践为主的最重要的教学方法。它能促进学生在美术活动中能眼、手协调并用,从而提高与发展美术的创造能力与审美素质。
(四)以陶冶情操为主的教学方法——欣赏法、情境法
观察比较法是教师根据教学任务、组织学生通过观察、比较、研究而直接获得知识、感受、教育的方法。这种方法打破课堂和书本的约束,使教学与生活联系紧密,扩大学生视野,从现实社会生活中接受教育。美术教育离不开观察,观察又总是伴随着比较。没有观察,便没有视觉和感知。观察获得感性的认识。没有比较,不可能有正确的感知和准确的判断。比较是进行思维地去认识事物。美术教学的观察比较对象,一是对客观景物、物象世界的观察比较,一是对画面及其表现形象的观察比较。
(五)以指导探究为主的教学方法——观察法、发现法
引导学生明确比较的标准。比较是相互对比中进行的思维判断。无论是写生还是临摹,都是在其对象与自己画画之间,不停顿的互相对照比较之中进行观察的。其标准就是写生或临摹的对象。写生画的形象比例的观察,则以物体的自身的长与宽为标准,得出长、宽的比例关系。物体间的比例,则以其中一物(一般多以大物体)为标准得出其间的比例关系。物体的倾斜角度则是以垂直、水平线为标准进行比较、观察……包括品评作业的好差亦应以优秀作业作为比较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