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必备的十个良方 退休的中老年朋友出去旅游的话,有哪些地方推荐?

[更新]
·
·
分类:生活百科
1976 阅读

旅游必备的十个良方

退休的中老年朋友出去旅游的话,有哪些地方推荐?

退休的中老年朋友出去旅游的话,有哪些地方推荐?

中老年朋友去玩,更应该把重心放在整个旅程的感受上,如果要只寻找一个去了此生无憾的景点,那是在折腾你的旅程。而更适合中老年去的旅行,我想到邮轮。
一只从业旅游15年的旅游大咖,一个萌宝的妈妈,专业为你剖析旅游上的问题,喜欢请关注我喔!
对于题主的问题,我认为首先要纠正一点。旅行不是简单看一个个景点的集合,而是一段在路上的感受和回忆。所以,与其说说哪些景点去了终生无憾,我更建议是跳出来,聚焦在旅途的感受上。
对于中老年朋友,有哪些类型的旅途和感受是更适合他们的呢?
我想到的第一个答案,是邮轮!
邮轮在中国旅游业界有点畸形发展,很多年轻游客都会说,觉得船上满满的都是中国大妈。但是我们不妨从另一个角度看,邮轮这种旅行,的确非常适合中老年游客。而中国游客对邮轮的总体认识水平,有时是“肤浅”的。邮轮并不单单是坐船去某一个目的地的旅行,也不是只有坐着排水量XXX的大船在海上航行,才叫作邮轮旅游。
误区一,哪里才是目的地?邮轮就是目的地,这个是国人仍未普及的观念。在说起邮轮旅行的时候,大家都会用这样的句式开场“我坐邮轮去了日本/菲律宾……”,而很少游客会用这样的句式“我假期去了歌诗达/丽星……邮轮旅行。”
不少人都会有这样的错误观念,邮轮是一种交通工具,重点不是我在这船上的度假时光,而是我坐船去了某某地方。所以,我们这些旅游从业者经常会碰到类似的问题:由于天气原因,邮轮无法靠港,行程需要改成海上航行,而船上的游客很多不接受这样的安排和邮轮公司的补偿措施,有些更会通过媒体“爆料”,希望解决这种“不合理”的处理。
绕开邮轮公司补偿方案等问题,我们可以从这些现象里见到的是,大家的焦点都放在了靠港目的地上。但是,我建议中老年游客可以考虑邮轮旅行,是因为邮轮本身是一个目的地,其舒适性和休闲性相当高,也非常适合中老年的身体特点。把邮轮作为目的地,中老年游客可以享受一个完美的航行假期。
很多中老年游客会比较抗拒长途旅行,他们很多是恐惧长途飞行的不舒适体验。纵观现在所有交通方式,邮轮的确是最舒适的,因为它完美地把你的休息和路上的时间想结合。
你有没有想过90天环游地球?你渴望但是又恐惧路上的奔波折腾?……这些就只有邮轮可以实现。日本就有个邮轮公司,定期提供90天环球航行的路线,这样住在游船上,躺着从海路环游世界,应该是一个最舒适的方式了。除了舒适以外,有时邮轮旅游还能有其它方式的旅行难以取代的体验。例如这个环球航行路线,其中一期是安排了邮轮穿越巴拿马运河。这种穿越世纪工程的体验,不是飞行可以做到的。在舒适之余能有这些不一样的体验,对于人生过半的中老年游客而言,其意义更大了。
尤其是像环球航行这种旅行时间长的旅途,相对而言,时间灵活度和财产可支配度更高的中老年游客更能胜任了。而像我等工薪族,真的只能等到退休才能考虑这样的旅程。
误区二,必须是海?准确地说,在海上航行的叫作“邮轮”,而在内河行驶的则是“河轮”。不管是在海上还是内河,它舒适的度假方式,都使得它适合中老年旅游。而在欧洲,很早在内河行驶的河轮就成为游览欧洲多国的最佳旅行方式,并且已经兑变为一种高享受、高体验度的旅行方式。
河轮对于游览密集型文化类线路非常胜任,而一般中老年游客也更喜欢文化类旅行。他们的需求是,用一种轻松的方式转移在各个文化景点之间,有更多的时间进行文化类探索,行程舒适不紧凑。
我想到比较经典的,还有埃及的尼罗河河轮。游客通常选择从阿斯旺到卢克索段,通过约3晚的内河邮轮旅行,来完成沿途埃德芙神庙、孔翁坡神庙、卡纳神庙、卢克索神庙等各个文化景观的探索。这样安排旅程的最大好处,除了可以看到每个时段的尼罗河以外,还能有上岸即是景点,游览后即进酒店,中途无需拉车的优点。其体验度无疑非常高。尤其是埃及天气偏干和热,中老年游客在烈日下户外活动体力透支严重,而这样的旅途即可为他们提供更舒适的方式。
当然,除了邮轮,其实还有很多旅行适合中老年游客,例如文化型旅行、观景型旅行。重点放在体验度和舒适性上,对于他们而言更为合适。
如果让你安排家中长者的旅行,你会选择邮轮吗?

人的体积怎么计算?

其实方法有很多,这里介绍两种。一种是初中水平的方法,但是准确度会差很多。一种是高中/大学水平的方法,需要一点点数学知识,但是准确度会高很多。
1,排水法。
没错,初中级别的,最最简单的方法,排水法。
找一个大水池,装满水,并确保溢出的水可以被完全收集。把待测人缓缓丢入水中,收集溢出的水,测量溢出的水的体积。排开水的体积就是这个人的体积了,没毛病。
这个方法很简单,上过初中物理课的人都能想得到。但是与之对应的,其准确度是很有限的。最简单得想,这个人下水的时候是吸饱了气再强行沉下去的,还是把气吐出来再沉下去的?这一来一去就差出一个肺活量的体积了,大概4升上下。再者,如何才能让人保持足够静止,使得又搅起的水波不会带走太多水,带来误差?如果是成年人,我们告诉他,你不要动,死都不要动,那还有一丢丢希望。但如果是小孩呢?威逼利诱使之听话?那婴儿呢?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就要引入第二种方法。
2,排气法。
装置示意图如上。在一个密闭的腔体上,装上一个压强计,一个温度计,以及一个截面面积确定的活塞。
原理呢,就是最简单的理想气体方程:pVnRT。即,压强 * 体积 气体的量 * 理想气体常数 * 温度。
把人关进去之后呢,腔内腔外就不会有气体交换了,前后的气体的量就一定了。
改变活塞位置,就改变了腔内的气体的总体积,我们会得到一个体积变化的量,即△V。
再测量两个不同活塞位置下,腔内的温度和压强,我们就可以通过数学方法,计算得到人体的体积。
p1 * V nR T1 .......(1)
p2 * (V △V) nR T2 ........(2)
p1, p2, T1, T2, △V 都可以测得,剩下的V和n两个未知数,就可以从这两个方程中解出来。然后再由腔体内总体积减去这个气体体积,就得到了人的体积。
这个方法非常准确,基本上不受待测人运动的影响,换言之测个小猫小狗小屁孩什么的都没问题,丢进去就能测。而且不会有危险,排水还可能一不小心溺水死掉不是么。而且不会受到呼吸的影响,你吸气或呼气,测到的结果是一样的。而且不会像排水法一样有“没测到的”,比如咯吱窝里留了一个气泡导致你胖了一圈之类的~简直是居家旅行必备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