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票的起源简介
邮票的贴法和来历?
邮票的贴法和来历?
您好,70年代生人就用过这种方式,当时,时兴一种浪漫又含蓄的“爱情邮语”。所谓 “爱情邮语”,其实就是“无字的情书”一一信封中可不放信纸,或放上一张洒有香水的精美信纸,而信中真正的“内容”却是靠信封上的邮票的不同贴法来表示。
这种“爱情无字游戏”早已约定俗成,男女通用,年龄不论。
倒贴邮票:我向你发誓,以后不再生气了!请你原谅我这一回吧。
向右斜贴:我爱你,但又没有勇气向你表白。
向左斜贴:我已明白我做错了,我会努力改正的。
两张分开贴:告诉你我吃醋了,你得注意点才是!
两张并排贴:你好漂亮,我简直对你崇拜之至。
两张分开斜贴:我想单独和你说几句话,请务必不要带人来以免扫我的兴!
两张斜贴于上端:我们的关系还能再进一步吗?
三张并排正贴:如果你不再爱我,请尽快让我知道。
三张并排倒贴:我们该结婚啦。
邮票及邮票齿轮的由来?
邮票齿孔是为了方便邮票的撕开,在整张邮票的各枚之间用打孔器打出孔洞,分撕后,单枚邮票边缘凹进的半圆形部分称孔,凸出的部分称齿,合称为齿孔。
英国黑便士邮票问世时没有齿孔,使用起来十分不方便,必须用剪刀一枚一枚地剪开。 直到1854年英国才出现打齿孔的邮票
想当年那些集邮的人发财了吗?
集邮,是个人业余爱好,本质是一种文化消费,自得其乐。笔者七十年代末读初中时,受邻居大叔的影响,开始集邮,基本与之前收集烟标(大人抽烟丢弃的烟盒)是一个套路,从自家丢弃收到的信封上的邮票,到向周边亲友同学讨要,物质极度匮乏的年代,文化消费更是奢侈,虽穿着补丁衣服,啃着窝窝头,但欣赏美追求美的心还是不灭的。待邮品多了,重复的且品相差一些的,就与别人交换,或者干脆送给小弟弟们。
进入八十年代读高中,开始买新邮票,钱从哪里来?在学校的午饭不吃,忍饥挨饿到放学回家后,饥不择食、狼吞虎咽、席卷残云般的扫荡家里的剩菜剩饭,父母感叹真是“半大小子,吃死老子”,持续没两个月,被班主任发现就向家长告了状,断了这条财路,唯有从上下学乘的公交车费中开辟财源,上学为了赶时间,公交车是必须要乘的,放学可以走回家,每次可以节省5分钱,积少成多也是很可观的。偶尔胆大包天乘车逃票,一路上这个忐忑不安啊,遇见查票的,更是后悔不应该逃票,心理折磨太厉害了。
集邮最疯狂的时候,是读大学时,献血所得营养费是一笔巨资,换取心仪已久的邮票,也能开心好久。
啰嗦了这么多不靠谱的话,回到命题——想当年那些集邮的人发财了吗?这还是个问题吗?
其实就与今天的年轻人买个心仪的新手机、女孩子美个甲一样,一开始就是一种享受性的文化消费,就没想着以后会不会因此发财的。
现在手里的这些老邮票,那真是花了多少心血换来的,谈钱真是伤感情啊[泣不成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