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和刚出生的宝宝交流 宝宝马上出生了,请问需要准备什么吗?

[更新]
·
·
分类:生活百科
1607 阅读

怎样和刚出生的宝宝交流

宝宝马上出生了,请问需要准备什么吗?

宝宝马上出生了,请问需要准备什么吗?

待产包,新生儿尿不湿,产妇卫生纸,卫生巾,婴儿包被,婴儿沐浴露洗发水,婴儿指甲剪,等

宝宝周岁生日怎么过?

宝宝周岁生日,我们通常说“抓周”,就是宝宝出生后第一个生日,抓周起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一种预知宝宝前途的习俗,在古代,宝宝抓周可是一件大事,所以宝宝抓周的习俗一直延续至今。
现在基本每个宝宝都会举办周岁礼,主人家会大摆宴席宴请宾客,宾客们会带礼物赴宴,现在基本都是在大酒店进行,地方宽阔,可容纳许多人。
宝宝周岁生日应该怎么过?
一、要择良辰吉日
生日一般都是提前过,在宝宝生日前选一个好日子,我们家乡办大事喜事的时候都喜欢选择双日子,一般都选择农历带六和八的日期,比如农历初六初八,十六十八,二十六二十八这样,觉得这数字吉利,如果阳光明媚,那会更好。
二、准备新衣裤
给宝宝买一身新衣裳,在生日前洗个澡,生日当天穿上一身新衣服,因为宝宝过生日是主角,来往的宾客都会注意宝宝,而且这一天将会被父母记录下来,自然要好好打扮一下。
三、吃长寿面,准备生日蛋糕
吃蛋糕是西方国家过生日的形式,咱们中国传统的还是吃寿面,面是“长寿”的象征,里面还可以放两个鸡蛋,不过宝宝还小,吃一点意思一下就好。
四、准备抓周用品
准备8样物品,分别是:笔、书、葱、钱、算盘、玩具汽车、切片糕,零食。东西不固定,可自行搭配,摆放在一起,让宝宝自己去选择抓哪个,每件物品都有寓意。
葱:同“聪”音似,代表聪明;钱:代表富有,会成为有钱人;算盘:代表有头脑,会算,会做生意;零食:代表有口福;笔/书:代表知识渊博,成绩优秀;切片糕:用红纸包起来的糕,代表步步“糕”升;玩具汽车:有车一族,有车开。有的地方会分男女宝宝,男宝宝和女宝宝抓周的东西是不一样的,选择日期和宴会地点也会不同,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习俗,存在文化差异,具体细节根据地方习俗来定。

孩子大了,如何有效聊天?

随着孩子长大,很多父母都说越来越难跟孩子沟通。
原因是亲子之间有很多的沟通障碍。比如:
1 孩子大了有自己的小圈子,也有自己的小秘密;孩子世界有自己的规则,他们不想把这些告诉大人,觉得这很酷。
我们已经离开孩童世界太远,不明白这里面的各种道道,有时候看着孩子会觉得不可理解。
2 父母的评价让孩子对他们很失望;我们都经历过这样的情形:父母总拿你跟别人家的孩子对比。由点及面地扩大事实,看不到你的好。
比如今天多玩儿了会儿,作业到十点还没写完。妈妈会说:你总是拖沓不写作业,磨磨唧唧,看你长大能有啥出息,看邻居家小明·······
看,今晚玩的时间长了,作业完成的晚结果被父母说成了“总”拖沓,上升到长大有啥出息的高度,又拿来跟小明比,好像自己一无是处。
这样不实的评价,让孩子很愤怒,他们最讨厌父母这样的行为。陷入这样的谈话,你们的沟通便没法继续。
3 自我保护,不承认自己有问题。把自己的焦虑都推到孩子身上;教育界里有句话:每个有问题的孩子身后都有一位有问题的家长。
很多家长意识不到自己的问题,看到孩子有他们不喜欢的行为就着急,希望孩子立马变成爱学习的乖孩子,如若不然就焦虑,焦虑转变成气愤,气愤变成指责、批评。这样孩子轻则反抗,重则也会被传染焦虑,不知如何平复。
其实家长有必要思考一下自身有什么不足,反观自身可以为孩子做什么,而不是武断地要求孩子。身为父母,要努力为孩子创造条件,做好表率。
4 不尊重孩子。不懂得尊重孩子的想法,不会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只想让自己的想法得以践行,这便是
孩子口中的专治父母。
没有把孩子放在平等的地位上,站在父母的高位指责,命令。孩子会感觉自己说什么都没用,面对这样的父母他们有一种无力感。还如何沟通呢?
5 蔑视,忽视孩子的感受。很多孩子在父母面前分享自己的感受,期望得到回应与共鸣。然而父母却说这有什么呀?我那会儿·······你看,孩子告诉你是想从你那里得来一些认同与帮助,结果被你一下否定了。更有甚者,否定的同时还蔑视孩子的感受,你小屁孩还有这想法,你有这想法说明你太········
久而久之孩子觉得自己从你那里得到的都是不好的反馈,就不愿搭理你了。
正是这些行为阻隔了你和孩子的沟通。如果你想跟孩子好好沟通,首先你要意识到自己的问题。然后针对问题找解决方案。
孩子不是机器,你不能随意改变出厂设置。这个世界上我们能真正控制一个人很难。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他们我们应该从自身出发做出改变从而影响周边。那么如何做才能跟孩子更有效沟通呢?
以下这些方法,亲试有效,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一 换位思考,互相理解、尊重。
换位思考是沟通的前提。
生活中我们总是站在自己角度想问题,容易根据自己的经验臆测。都为自己发声,聊天就进行不下去。
你想跟孩子沟通,就要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想一想他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他们为什么会这么做。
理解之后,站在孩子的立场上为他们出谋划策。
每个人的成长都不容易,孩子如此我们成年人亦是。每个人都有独特的思想,每个人的思想都值得被尊重。给予对方尊重不武断地否定他们,让孩子感觉到自己被重视,沟通得以继续。
二 共情孩子,然后一起想办法
很多父母一看见孩子哭闹、跟自己想法不同、不配合等,就有莫名的火气。有人能忍住不说,但态度上大打折扣,有人简单粗暴,严厉呵斥。这股负能量在你们之间流动,没有出口。
面对孩子的负面情绪最好的办法是共情孩子,蹲下来以平等的姿态跟他们说话:我理解你为什么不开心,是因为刚才·······等孩子平复了之后再跟他们分析,你看刚才这种情况是因为·······,让我们一起来想象如何应付这样的事。下次我们再遇到这种事该如何办?
这样做让孩子得到安慰的同时,感到有人在支持自己。你们一起想办法这种积极的做法,也会对孩子将来处理情绪问题大有助益。
三 “看见”孩子,跟孩子建立链接平时
武志红说:我们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被看见。当你知道自己被看见、被容纳,就感到了爱,与人建立了连接。
孩子每天都在求关注。 不会说话时指给你看,希望你来分享本宝的心情、感受;会说话后每天都嚷嚷:妈妈看我,妈妈你说这样如何?爸爸我也·······;
有的父母能及时捕捉,给孩子很好的回应:我看到了,你搭这个积木好像·······
有些则心不在焉匆匆回应。这样,你与孩子的连接就断了。
时间一久,孩子会觉得跟你说没用,继而转向他人,或内化,变得孤僻不爱言语。从而你越来越看不懂宝宝,宝宝也不乐意把心事讲给你听。
怎么办呢?倾听,“看见”他们。
用心回应建立连接,容纳,理解他们,这就是爱发生的核心。包裹在爱里,宝宝知道自己是被接纳,被支持的,你们的关系会更融洽,更易沟通。
四 注意说话方式
如何说话让别人更爱听是一门学问。同样的内容措辞不同,结果不同。礼貌公平,不带评价的“我表达”就是其中一种不错的方式。
1. 当……的时候(引发感受的情境是什么)
2. 我感觉……(把你的感受表达出来)
3. 我希望……(说出你希望发生的事情)。需要注意的是,此时不要把对方作为原因放在里面,比如我很烦躁,因为你不好好写作业。这只是给责备披上了一件外衣,对方依然感受到批评,就会启动各种不良应对模式。
你可以说,我上了一天班很累,下班后还要做各种家务。我希望你可以早点儿写作业,这样可以帮助我减轻一下负担。
表达的时候陈述事实,不带评价性词语,这样别人便不会感到攻击。
这些便是我总结的各种方法,欢迎补充交流。其实很多道理大家都懂,但不注意践行。这就叫:懂得很多道理依旧过不好这一生。
其实你所谓的懂得,只是在大脑里储存了这个信息,真正实践过,体会过才叫“知”。才会有更深一层的体会。
育儿是一条辛苦又充满乐趣的自我进阶之路,很多人在这条路上成就自我,又有很多人在其中迷失自我。该如何走,自己掂量。与诸位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