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助生产成本的分配有哪两种方法 生产成本与销售成本计算公式是什么?

[更新]
·
·
分类:金融
4625 阅读

辅助生产成本的分配有哪两种方法

生产成本与销售成本计算公式是什么?

生产成本与销售成本计算公式是什么?

生产成本直接的材料,直接的工资,直接的费用。就是组成产成品的直接费用;销售成本生产成本 销售的费用(广告费用、运费、税费等等等)买入价 为生产产品而发生的费用(销售发生的费用不作为成本核算)1.生产成本是生产单位为生产产品或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项生产费用,包括各项直接支出和制造费用。直接支出包括直接材料(原材料、辅助材料、备品备件、燃料及动力等)、直接工资(生产人员的工资、补贴)、其他直接支出(如福利费);制造费用是指企业内的分厂、车间为组织和管理生产所发生的各项费用,包括分厂、车间管理人员工资、折旧费、维修费、修理费及其他制造费用(办公费、差旅费、劳保费等)。为了核算生产成本,可设置生产成本账户进行核算,并可以分设基本生产成本和辅助生产成本账户核算。制造费用在未计入各产品成本计算对象之前,应先在制造费用账户中进行归集核算,然后再按一定标准分配计入各产品成本之中。本期发生的生产费用加上期初在产品成本,减去期末在产品成本,便能计算出本期完工产品成本。q期初在产品成本 本期发生生产费用 本期完工产品成本 期末在产品成本2.销售成本是指已销售产品的生产成本或已提供劳务的劳务成本以及其他销售的业务成本。包括主营业务成本和其他业务成本两部分,其中,主营业务成本是企业销售商品产品、半成品以及提供工业性劳务等业务所形成的成本;其他业务成本是企业销售材料、出租包装物、出租固定资产等业务所形成的成本。对于主营业务成本,应以产品的销售数量或提供的劳务数量和产品的单位生产成本或单位劳务成本为基础进行确认,其计算公式为:主营业务成本产品销售数量或提供劳务数量×产品单位生产成本或单位劳务成本。就销售产品而言,产品销售数量可直接在“库存商品明细账”上取得;产品单位生产成本可采用多种方法进行计算确定,如先进先出法、后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等,但企业一经选定某一种方法后,不得随意变动,这是会计核算一贯性原则的要求。

成本核算的时候会不会存在净利润为负数,而毛利率为正数的情况?

非请自来。
成本核算怎么扯出利润来?前言不搭后语!可能对其中的成本、利润的计算搞混,才越整越糊涂。对此,我重新简单捋一捋吧。
成本核算,显然,核算的对象为成本,何为成本?以企业为例,生产经营过程发生的各种生产费用即为成本。按此逻辑,成本核算就是,运用专用的方法对各种生产费用进行归集和分配,计算出各产品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
直白来说,成本核算主要工作内容是“料工费”的归集与分配,目的在于成本分析或用于经营决策。我们列几组数据具体看看。
比如,某车间生产甲、乙两种产品分别为200件、300件,领用原材料70000元,支付工人工资50000元,另外还有其他费用为30000元。
此例中,相关计算及分析如下:成本总额为70000 50000 30000=150000元,原材料的分配率为70000/(200 300)=140,甲产品分配的原材料为200*140=28000元,人工费用为20000元,制造费用为12000元。
根据具体分析需要,我们就可以整理出不同的数据,比如本例,经计算,可以得知甲产品的总成本为60000元,单位成本为300元。同理,乙产品相关数据也可如此类推,不过多赘述。
如前所述,成本核算的内容更多是“料工费”的归集与分配,生产类型不同有不同的计算方法,如品种法、分批法和分步法等。成本的计算,不仅是总体计算方法不同,具体到材料或费用的归集与分配方法也有很多种,即便是辅助生产费用也有直接分配法和交互分配法之分。
不管理论学习还是实际工作,成本计算很容易出错,原因各异,除了没根据生产特点对应采取适用的计算法,我认为最主要的是具体人员业务技能的问题,在成本确认、计量、记录等方面缺乏相应的业务能力。
比如,最基本的存货的计价方法都不能完全掌握,要想准确计量相关材料成本及产品成本,相当困难。这不,本题不是将成本与利润两个环节的计算都搞混了吗?主要原因就是对成本核算对象不清楚。
这大概是成本核算的简单介绍,单单成本核算环节,并不考虑收入情况,没有收入不能计算相关利润。
也就是说,成本核算并不涉及收入、利润的计算,更不存在净利润、毛利率。或者说,净利润及毛利率,另外一个层次的问题,也简单说说吧。
谈到毛利率,自然少不了毛利的计算,毛利=销售收入-销售成本,通常情况下,产品售价会高于产品成本,即收入大于成本,毛利为正数;相反,毛利为负数。
毛利率=毛利/销售收入,如前如述,销售收入为100万元,销售成本为40万元时,毛利为=100-40=60万元,为正数,毛利率=60/100=60%,同为正数。
再来看净利润。净利润就是税后利润,什么情况会存在净利润为负呢?以企业为例,利润总额为正数,(不考虑其他纳税调整,下同)缴纳企业所得税后,净利润也为正数;利润总额为负,不用缴纳企业所得税,净利润为负。也就是说,利润总额为负,净利润为负。
销售收入-销售成本-期间费用=营业利润,不考虑其他因素,营业利润=利润总额。按此理解,销售收入-销售成本=毛利,毛利-期间费用=利润总额。
当期间费用高于毛利时,利润总额为负数,上例中,如期间费用为70万元,营业利润=60-70=-10万元,净利润也为-10万元。
本例中,毛利率为60%,净利润-10万元。可见,是存在毛利率为正数,净利润为负数这种情形,而且在现实中很常见。
大概就是这样,我先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