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猬法则讲的什么 什么是刺猬法则?

[更新]
·
·
分类:金融
2663 阅读

刺猬法则讲的什么

什么是刺猬法则?

什么是刺猬法则?

刺猬法则是说为了研究刺猬在寒冷冬天的生活习性,生物学家作了一个实验:把十几只刺猬放到户外的空地上。
这些刺猬被冻得浑身发抖,为了取暖,他们只好紧紧地靠在一起,而相互靠拢后,又因为忍受不了彼此身上的长刺,很快就又要各自分开了。
可天气实在太冷了,它们又靠在一起取暖。
然而,靠在一起时的刺痛使它们不得不再度分开。
挨的太近,身上会被刺痛;离的太远,又冻得难受。
就这样反反复复地分了又聚,聚了又分,不断地在受冻与受刺之间挣扎。
最后,刺猬们终于找到了一个适中得距离,既可以相互取暖,又不至于被彼此刺伤。
刺猬法则的原理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日常相处只有保持适当的距离,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然而在实践中,不少老师将这一“效应”误读,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太大,学生失去了温暖感,产生了陌生感,因此,教师的教育效果不可能好。

一般刺猬法则?

刺猬法则强调的就是人际交往中的“心理距离效应”。运用到管理实践中,就是领导者如要搞好工作,应该与下属保持亲密关系,但这是“亲密有间”的关系,是一种不远不近的恰当合作关系。

心理学现象的著名定律?

一、峰终定律:一个人对别人的看法,更容易看到他那些特别好或特别不好的时刻,或者是最后结束的时刻,而不是平均值。
现实运用:一个人一直做好事,但偶尔做了一件坏事,那别人就更容易记住他的坏事,甚至把他当作坏人,所谓晚节不保就是这个道理。相反,一个人坏事做了很多,但偶尔做了一件好事,那别人就容易对他做的好事印象深刻,如果他最后时刻幡然悔悟,那更会被当作浪子回头金不换的典型,这也就是“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道理。
二、近因效应icon:心理学研究表明,当有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的刺激物相继出现在人们眼前的时候,人的印象形成,取决于最后出现的刺激物,这就是近因效应。
现实运用:比如,当你在介绍一个人的时候,不管前面说了他多少优点,但最后结尾的时候指出了他的缺点,那么,人们就更容易记住他的缺点。再比如,在职场,当一群人发言的时候,最后一个讲话的,往往更容易让人信服,所以,领导和老板才喜欢在最后做总结性发言。
三、海马效应icon:心理学上又称之为即视现象或既视感,指的是以前没到过的地方、没经历过的事情,却给人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现实运用:现实生活中,我们第一次到某个地方,或者第一次见到某个人,却有一种很熟悉的感觉,好像自己来过这个地方,好像见过这个人,有人误以为是什么平行世界或者前世今生,其实只是海马效应在作怪。
四、损失规避:人们对风险的态度是不一致的,当与收益相关时,人们对风险是厌恶的,不想冒险;当与损失相关时,人们则表现为积极寻求风险,想要冒险。
现实运用:职场中,当你向上级汇报工作的时候,你是先说好的方面还是坏的方面?如果你理解了损失规避这一心理定律,就应该明白,先说坏消息,再说好消息,才是正确的。因为人性都是损失规避,你说出坏消息,先适当地降低领导的期待,然后再说出好消息,就能给领导以惊喜。
五、禁果效应:要求一个人做什么或者不做什么,一定要有相对充分、能说服人的理由,否则的话,你越是禁止,人们越是想吃“禁果”
现实运用:有些父母和老师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常用自己的经验强行给孩子下命令,有意无意地阻止孩子的好奇心,虽然这样全是为了孩子好,命令在大多数时候也是很正确的。但是,因为不能给孩子充分的理由,只是强行命令,结果孩子就听不进去,越是父母和老师禁止的事情,孩子越想做,这就是孩子逆反行为的心理成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