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兴奋的名词解释 兴奋性和兴奋这两个概念的区别?

[更新]
·
·
分类:生活百科
3828 阅读

生理学兴奋的名词解释

兴奋性和兴奋这两个概念的区别?

兴奋性和兴奋这两个概念的区别?

生理学中把活组织因刺激而产生的冲动的反应成为兴奋。
可兴奋组织具有产生兴奋的能力,称为兴奋性。
兴奋是一种反应,是一种状态的改变,比如骨骼肌由松弛状态转变为收缩状态,就表明骨骼肌兴奋了;兴奋性则是产生兴奋的能力,骨骼肌具有产生兴奋的能力,即骨骼肌有兴奋性,不是所有的组织都具有兴奋性,肌肉,腺体,神经有兴奋性

生理学上所说的体温是指?

是指机体核心部位的平均温度。
常用的体温包括:口腔温度、直肠温度和腋窝温度。在内外因素的作用下,体温在正常范围内可有轻度变化,例如:下午较早晨体温而言相对要高,但一般相差小于1℃;进餐后、劳动或剧烈运动后,体温也可有轻度升高;突然进入高温环境或情绪激动等因素也可使体温略有升高。

兴奋又称什么?

是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如神经冲动的发放、肌肉的收缩、腺体的分泌甚至动物的狂叫等
兴奋是兴奋生理学的基木概念之一。是指生物机体由于某种原因多少呈突发的、明显的由静息状态向活动状态转移;有时虽也指活动状态本身,但可用“兴奋状态”(excitatory state)一词加以区别。兴奋的单位过程存在于每个细胞之中,以它为基础而产生各种高次的兴奋现象

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的特点?

兴奋性的周期变化(Excitatory changes in the cycle),生理学和神经医学名词。细胞在接受一次刺激而出现兴奋的当时和此后一段时间内,兴奋性经历一次周期性变化,然后才恢复到正常水平,称为兴奋性的周期变化。
这一周期包括:
(1)绝对不应期:在组织兴奋后的最初一段时期内,不论再受到多大的刺激,都不能再引起兴奋,这段时间内的兴奋阈值无限大,兴奋性降低到0。时间相当于动作电位的峰电位时期。这时由于Na通道全部开放,或者全部失活,不能产生Na内流而产生动作电位。
(2)相对不应期:在绝对不应期之后的一段时间内,给予组织大于阈强度刺激,有可能使组织产生新的兴奋性,且低于正常值。时间相当于负后电位的前半期,这是Na通道只有部分从失活中恢复,说明细胞在这段时间内的兴奋性正处于逐渐恢复的过程,但仍低于正常。
(3)超常期:在相对不应期之后,细胞的可兴奋性可稍高于正常,用低于阈强度的刺激也能引起兴奋。时间上相当于负后电位的后半期,这时Na通道虽未完全恢复,但是膜电位距离阈电位较近,容易引起兴奋。
(4)低常期:兴奋性低于正常,即需要较强的刺激才能引起兴奋。时间上相当于正后电位。这时Na通道已经完全恢复,但是膜电位距离阈电位较远,不容易产生兴奋。细胞在经历低常期之后,兴奋性才能完全恢复正常,以阈刺激又能引发一次新的兴奋,即产生动作电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