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兵所有的电视剧 刘备在投靠他人时,为什么能以主公的姿态独立着,而其他人就不能?

[更新]
·
·
分类:生活百科
1575 阅读

杨兵所有的电视剧

刘备在投靠他人时,为什么能以主公的姿态独立着,而其他人就不能?

刘备在投靠他人时,为什么能以主公的姿态独立着,而其他人就不能?

刘备先后投奔过公孙瓒、陶谦、吕布、曹操、袁绍、刘表等人,除在公孙瓒手下外,刘备的确保持了很大的独立性,这是因为:
第一,执行特殊任务使地位变超脱刘备在公孙瓒手下先后任别部司马、平原令、平原国相,这时他是公孙瓒的属下。不久刘备去了徐州,此行并不是擅自行动,而是受公孙瓒指派去的,目的是救援公孙瓒的战略盟友陶谦。
郯城之战中刘备帮了陶谦大忙,陶谦躲过一劫,为感谢刘备同时能让刘备继续帮自己,陶谦表奏刘备为豫州刺史,这样刘备就得留下来,这件事是否征求过公孙瓒的同意不得而知,笔者倾向于认为是征求过公孙瓒意见的,而公孙瓒也应该是同意的,因为刘备走后平原相可任命他人,而刘备到豫州又使公孙瓒在对手袁绍、曹操的身后多了一个支持力量。
刘备就任豫州刺史是人生的一次转折,他由默默无闻而成为地方要员,而且他的地位相对超脱:公孙瓒事实上再也管不了他,而他又不同于陶谦的那些直接下属。
第二,被朝廷任命了高级职务陶谦不久病死,临终以徐州相托,徐州官民派代表前往豫州的小沛迎请刘备前往徐州主持事务,这是刘备人生的第二次重要转折。
陶谦死后刘备获得了更大自由,他就任的徐州刺史一职比豫州刺史更有含金量,因为徐州的可控地盘相对更大更实在,而他的徐州刺史也不再用别人表奏,是徐州官民共同拥戴的,与曹操此时担任的兖州牧一样。
后来曹操控制了朝廷,为拉拢刘备,以朝廷的名义任命刘备为镇东将军,封宜城亭侯,等于承认了刘备的合法性,之后曹操又以朝廷的名义任命刘备为左将军,使刘备的地位更上一个台阶。
对照一下此时的孙策,虽然也竭力示好曹操,但仅被曹操任命为讨逆将军,比刘备差了3级都不止。
第三,尽量只与他人保持盟友关系刘备来到徐州帮助陶谦,是盟友的身份,就任豫州刺史,也是盟友。
刘备后来无奈之下再投吕布,又去豫州上任,虽然双方没有明确是什么关系,但《三国志》说刘备“求和于吕布”,“求和”显然不是投降,双方之后仍应为盟友关系。
刘备拥有朝廷任命的左将军头衔后,身份地位无疑大增,所以后来无论投袁绍还是投刘表,他们二人都不好把刘备直接当成下属看了。孙权后来与刘备结盟,从自身力量来看其实刘备已经很弱了,但仅左将军这个身份孙权也不能把刘备当成下属看,因为单从职务去论,时任讨虏将军的孙权还得接受左将军刘备的领导。
第四,手中始终握有自己的力量刘备在平原国时,手下的人马已经有一定规模了,孔融在北海国被黄巾余部围困,求救于刘备,刘备一次就能发兵3000去救援,可见实力不小。
但刘备奉公孙瓒之命去徐州救援时仅“有兵千余人”,显然公孙瓒做人很小气,把人马留下了,刘备不去争这个,能自由就行,他一路收集“幽州乌丸杂胡骑”,同时“又略得饥民数千人”,让自己手中有本钱。
官渡之战前刘备在徐州起兵反曹,被曹操打败,这一仗刘备输得较惨,人马损失怠尽,投袁绍后虽然受到敬重,但刘备明白手里没有刀把子说话就不硬气,所以赵云复归后刘备马上交给他一个任务,让他秘密召募人马,“募得数百人,皆称刘左将军部曲,绍不能知”,正因为有自己的人马,所以后来才能说走就走。
第五,心中早存大志不甘屈居人下刘备小时候还在骑着竹杆乱跑时,就指着家中屋外一棵巨大的桑树说:“吾必当乘此羽葆盖车!”这话的意思是自己将来要当皇帝,能说出这样的话说明他天生不简单。
据记载刘备是中山靖王刘胜后代,尽管离这位先祖已十分久远了,但刘备想必从祖父刘雄、父亲刘弘那里经常听到他们是大汉皇族后裔这样的话,想到自己身上流着皇族血液,刘备可能就会生出自豪感,不甘于人下的品性从小就养成了。
对于那些从小就立下远大志向的人来说,只有自己给自己当老板他们才会觉得适应,刘备就是这样的人。迫于形势,他也曾给别人去打过工,但他心里明白那都是暂时的,只要有机会就一定会去发展自己的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