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发展阶段如何划分
孩子喜欢重复做一件事情,正常吗?为什么?
孩子喜欢重复做一件事情,正常吗?为什么?
在心理学上,孩子的重复行为是一种孩子特有的自然而然的训练活动。
因为孩子在幼儿时期,他们的认知能力、想象能力和记忆力的发展还不完善,他们没办法在短时间内接受大量信息。
1岁之前——宝宝的行为是一种感官重复;
如孩子会通过反复吸吮手指去认识自己的手;通过玩具掉在地上的不同位置,观察玩具的形状、听到玩具掉在不同的地方发出的不同的声音等。
1岁-1岁半——发展到了实验重复阶段;
比如反复地堆砌推散沙子、放在手里、放在衣服上、放在嘴巴里——看看都是啥感觉,最后对沙子有一个综合的理解。
2-3岁左右——孩子到了语言重复阶段;
比如通过反复看同一部动画片、听同一首儿歌或讲同一个故事来学习更多的词语,以训练自己的语言能力。
所以,重复对于孩子来说是一种学习的模式,因为在每重复一次时,孩子所获得的信息、认知都是不一样的。
比如孩子在看动画片的时候,第一遍关注的可能是人物角色都有哪些;第二遍第三遍可能关注的就是人物的某一些经典台词...
不断的反反复复的时候,孩子就会慢慢开始懂得整个故事的概要,甚至下一次不看电视也可以自己讲出整个故事。
重复行为对孩子成长的意义
教育家蒙特梭利曾经说过:“完美的秘诀在于重复练习。”他甚至将这种行为称为孩子成长的智力体操。可见,重复行为对孩子的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为什么说孩子出现重复行为是件好事?因为孩子在每一次的重复中,都可能接触学习到新的东西,以及满足孩子的心理需求。
1.重复可以培养孩子的意志力
重复是孩子专注力的表现,在大人看来枯燥乏味的重复,孩子却能反复的执行。在这个过程中,孩子的专注与意志力可以得到很好的锻炼。
如果孩子能达到专注的重复一种活动的时候,那是因为他已经能够相当程度地把自己的注意力控制在一件事上。这时候,孩子的意志力也会得到集中于升华。
2.重复练习能锻炼孩子的生活技能
小新3岁的时候,对家里阳台的推拉门特别感兴趣,一次次推过来、拉回去。起初小新把门推得摇摇晃晃,还时不时夹到手,但次数多了,就掌握了要领:用力均匀就可以推拉平 稳;用力过猛,门就会前后摇晃。
原来小新在重复练习中,慢慢的学会掌握推拉的力道。
所以,重复行为也是孩子的一种训练行为,所以孩子在重复的时候,往往会从中习得许多相关的技能,而这些重复往往是孩子认识世界万物的好机会。
3.重复可以建立孩子的安全感
还记得有一次在幼儿园,看见一个3岁左右的男孩不厌其烦的在堆积木。然后又推倒。
孩子搭建积木的过程非常专注,搭好之后又推倒的时候, 而往往会流露出满足、快乐的表情。
接触熟悉的事情会让人感到安全,宝宝更是如此。这个重复行为可以引起他们心理上的共鸣,从而让宝宝感到安心和安全。
给孩子创造重复的条件
孩子出现这种自然性的重复行为,许多家长怕孩子接触不到新事物,影响成长,除了担心还会及时阻止孩子。
但其实事实正是相反,家长们应该耐心、正确地引导孩子的重复行为,同时给孩子创造重复的条件。
宝爸宝妈们可以试着这么做:
1.给宝宝自由发挥的空间
孩子出现重复行为,家长们别急着阻止,应适当的给孩子自由发挥的空间。
认识到重复行为对于孩子的重要性,才能更好的支持孩子接触重复。给孩子足够自由的空间发挥自身的想象,可能会获得不一样的收获呢。
2.引导孩子切换关注点
孩子在反复做一件事的时候,家长可以试着引导孩子切换关注点。
如带孩子出门的时候,孩子看到一架飞机,往往会不停重复 的跟爸爸妈妈说“飞机!飞机!”
在孩子每一次重复的时候,你可以给他提出一些相关的问题,比如“飞机在哪里飞呀?”“飞机为什么这么小呢”....这类简单的问题,再给孩子发挥想象去回答,爸爸妈妈最后再告诉答案。
童年,少年,青年,中年,老年,哪个年龄段最有幸福感?
童年最有幸福感。没有还脑,有人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