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记忆爆发期如何训练 3岁多的宝宝,怎么提高她的语言能力呢?

[更新]
·
·
分类:生活百科
4272 阅读

宝宝记忆爆发期如何训练

3岁多的宝宝,怎么提高她的语言能力呢?

3岁多的宝宝,怎么提高她的语言能力呢?

孩子语言能力不足,首先一定要帮助孩子找到问题形成的原因!
成长环境家庭对孩子的关注度不够以及孩子一岁前抚养者对孩子的词语输入量不够,都会直接导致孩子三岁以后的语言表达能力不足!老人有方言不怕,可怕的是老人不与孩子交流!当孩子有求知需求的时候,抚养人如能在第一时间给予解说,自然会提高孩子对语言的兴趣度!
矫枉过正孩子在最初表达的时候通常都不会一次就准确无误!此时如果受到家长的嘲笑、过度纠正,孩子很自然的觉得说话这件事很难,自己做不好,慢慢的就不说了
孩子过多过早接触电子产品2-4岁为孩子大脑飞速发展的时期,过多接触电子产品,即使给孩子放学习类的动画片,此时孩子的大脑都是处在被动接受、被动学习的状态,因此长期看手机看电视都会导致孩子语言障碍,甚至会导致孩子智力下降!
感统失衡会导致孩子语言产生障碍没有经过训练的孩子,户外活动不足的孩子都比较容易出现感统失调的情况!感统失调的其中一个表现就是“不敢表达、表达不明确、口齿不清晰、词与意无法正确匹配等”
现在生活压力大,父母都很忙!随之父母能给予孩子的关注度也会越来越少!高效的优质陪伴都会让家长用极少的时间,有效帮助孩子重新建立起语言表达的信心!两个动作,帮助孩子提高语言能力!
睡前阅读父母在忙,只要在孩子睡前愿意拿出二十分钟的时间与她进行睡前阅读,可以快速有效的帮助宝宝建立语言能力!如果宝宝一直没有做过阅读训练或者阅读的习惯,建议父母从最简单的绘本入手!语言简练、画面感丰富的绘本很帮助宝宝建立语言系统!随着宝宝的进步慢慢增加绘本难度!
远离电子产品,多带孩子进行户外运动孩子生下来都有两个“妈妈”!一个是生母,另一个就是大自然!孩子在户外运动中可以激活体内的多巴胺,让自己的神经智力系统从新建立连接!在户外玩耍的过程中,孩子身心处在愉悦的状态!因此更多更丰富的语言输出也会随之而来!三岁孩子,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每天户外活动时间不得小于2小时!多带孩子参与户外运动也会很好的促进孩子的语言能力发展!

如何解决孩子青春期的问题?

关于小孩子的青春期叛逆,只能说等到进入青春期再来处理,已经是一件不可能的任务了。
不仅是青春期,小孩从三岁起,有了自我意识之后,就是各种叛逆期。解决叛逆的问题,第一要平等互信,第二要坦诚沟通。这都需要从小就开始培养的,并且小孩特别是家长都必须有意识地维护双方的信任和沟通机制。在题目中家长显然是做错了。
首先,信任是一切的基础。信任指的是,从小家长和小孩必须建立一种互相信任的关系:小孩相信家长是尊重他的个性,维护他的利益的。而家长也必须相信小孩愿意向家长倾诉,愿意听从家长的建议劝说。简单说一句就是,让家长讲的大道理小孩子能听得进去。维护这种信任是很难的,最起码的一点就是,相互之间必须诺不轻许,一诺千金。这是因为,用这种行动向小孩表明,家长说的话,讲过的道理,是真实有效的,不然,如果破坏了小孩心目中家长的权威地位,如果让小孩觉得家长其实并没有考虑我的感受,其实对我也是应付了事,其实对我的事情并不关心。最重要的是,如果让小孩觉得家长是在不讲道理,是在无理取闹的话,那么亲子关系就宣告完蛋。
其次,有了信任的基础之后,最重要的就是在此基础上,建立一种坦诚沟通的机制。让小孩知道,家长是他最可信任的朋友,是他坚实的后盾。让他愿意把心中的想法随时跟家长分享。而作为家长,则必须抛弃自己家长的身份,把孩子放在和自己平等的地位上,和他一起说话沟通,和他分析事情的利弊,教会小孩独立思考。只有这样,小孩子有什么思想上的异常、行为上的异常的时候,家长才能发挥指导员的作用,说出来的话孩子才能听得进去。要不然,就是无休止的年龄压制和强制执行。如果亲子之间的沟通到了必须要利用家长权威来强制执行,甚至要运用经济制裁的手段来确保执行,那么也是宣告亲子关系完蛋。
回到题目中的场景:
前不久,我妈在他衣服口袋里发现一个游戏币,然后就问他,他觉得侵犯了似的,就说“对啊,怎么样!”我妈问他去过几次,他说“很多啊,我怎么能记得。”
这个场景的问题在于:
1、孩子在某些行为上,已经被家长主观上认定是罪不可恕了。
2、沟通的技巧上,采取的是质问和权威的方式来进行。
3、不清楚所谓的“在衣服口袋发现”是怎么一个场景。如果只是在给小孩洗衣服的时候发现他遗漏在口袋中的东西,还是直接进房间拿起他的衣服来搜索。如果是后者,难怪小孩会跳起来。
第二个场景(闹钟没响,早餐没做)
这是典型的家长因为自己做错了但熟视无睹不单止,还把责任怪罪在小孩身上的场景。很多中国式家长都犯了这个错误。
1、这个场景毫无疑问是家长的错。在这种情况下,家长第一时间应该是道歉,心平气和地道歉,要取得小孩的谅解,并且应该以积极的方式向小孩描述客观情况,以及建议解决的方案。如果这过程中有任何一丝一毫不真诚或不积极,小孩马上就能感受得到。这也是我在上面说的,家长和小孩之间诺不轻许,一诺千金就是这个原因。小孩子的思想特点就是单纯,善恶对错分得很清楚,非黑即白。如果家长用成年人的习惯来看待问题,也许觉得这个问题是小题大作,不就是闹钟没响早餐没做嘛,赶紧起来到外边吃。但在孩子心目中,这是头等大事,处理不好,严重的会让孩子怀疑人生的。
2、从另一个侧面看,有没有尊重孩子的想法,把孩子看作是和自己平等的一个人,有没有这样的认识会严重影响家长处理孩子问题时的方法。中国式家长显然习惯把孩子当作是附属物,无视孩子从小就已经有独立的思维了。实际上从孩子说出第一声“不”开始,他就已经有了自己的思想。他跟家长是平等的,他所欠缺的只是知识和经验。在人格上,他和家长别无二致。因此,认为孩子的话不算话,孩子的想法不算想法,是大多数家庭亲子沟通的悲剧源头。
说说我们家在上述两种场景的做法。
场景一:玩游戏的事。
我们家首先会教会孩子自己判断什么样的游戏是值得玩的,然后会尽可能早、尽可能在家长的控制下,让他体现不同的游戏有什么好玩之处。重要的是,我们事前事后会请孩子自己分析游戏对他而言带来什么感受。
其次,我们家会引导孩子,有什么想法需要说出来和家长讨论。想玩什么游戏,想去哪里旅游,想买什么书,请他跟我们商量。这个习惯必须从小养成。这样,当他越来越大,需求越来越多的时候,家长就能及时知道他思想动向。
再次,凡事协商。我们在他长大的过程中,逐步把一些他能自主决策的事项放权让他决策。从而让他知道,家长是信任他的。那么可以推测将来,我家小孩如果某一天被同学带去玩某个游戏,需要钱买游戏币,那么场景必定是:他回家跟家长说起这个需求,而家长会和他分析这个需求,并和他做若干个约定。如果能他遵守约定,我们就支持他玩游戏。
上面的处理方法使得整个事情均在家长的控制下发生,风险是可控的。并不需要一开始就来对小孩作有罪推定。
场景二:闹钟不响的事。
无论任何事,如果发现承诺没做到,我们第一反应就是向小孩道歉,向他客观描述事情本身,请求他的原谅。并且重要的是,请小孩发表一下他的意见,请他说说问题应该怎么解决。如果家长觉得孩子的建议不可行,也应该如实和孩子分析他的建议为什么做不到,以及如果硬要做的话会有什么后果。我相信如果和小孩一直都有互信和互动的习惯的话,这个时候他是能把家长的话听进去的。特别是一上来家长就先道歉,这会让小孩觉得家长是仍然很重视这个承诺的,并没有说一套做一套。如此一来,事情就比较好解决了。
至于已经失去了最佳时机,已经进入中二年龄了,亲子关系还能不能挽救?一切取决于能不能获得孩子的信任,能不能建立一种平等的沟通方式。如果不能,那就只能这样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