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恐惧的10个技巧 如何从一个性格内向的人走向社交恐惧症?

[更新]
·
·
分类:生活百科
1407 阅读

社交恐惧的10个技巧

如何从一个性格内向的人走向社交恐惧症?

如何从一个性格内向的人走向社交恐惧症?

谢谢邀请。人的性格不会是简单的外向和内向。只是有内向倾向性或外向倾向性。还要根据情绪的稳定性再分稳定性和不稳定性或介于两者之间的情况。内向的人和社交恐惧症没有直接的相关,但是,不自信的人往往会出现社交恐惧症。不自信的人特别在意别人的看法,自己的价值感取决于外在因素的影响,别人说我好,我的价值感就高,别人不看好我,我就感觉自己什么都不行。并且看问题容易绝对化,要么是好,要么是坏,两极分化。所以这样的人在与别人交往时特别在意别人的看法和感受,如果真的能感受到别人的感受的话也是一个很不错的人,善解人意,但社交恐惧症的人,对于别人的看法都是来自自己内心的想法,是对别人的臆断,而非真的能够体会到别人的感受。他看到别人眼神不好,面部表情不好,不高兴、不自在,这些都是患者自己的问题,他认为是自己不好引起别人的不好,所以就不敢看别人的脸和不敢和别人眼光对视,认为自己眼光有毒的人也是有的。各式各样的想法,导致患者不敢与人沟通和交流,并且在与别人交往时,注意力并不是在交流的内容上,而是在自己的内心,对于别人的说的什么都不能集中精力的听,以至于不知道别人说的什么,反应不上来,感觉自己很迟钝很呆。更加重了自己的担心和压力。就更加不敢出去与人交往了。这样的情况发生后,导致患者心理更加焦虑紧张,甚至出现生理反应:心跳加快、胸闷气短。出现回避行为。社交恐惧。不知道这样的回答有没有帮到你。

该怎样缓解过分的害羞和社交恐惧心理?

害羞不是病症,有时只是人暂时的生理或心理反应,而如果一个人过于害羞甚至发展到社交恐惧症就真的是病了!
社交恐惧症是恐惧症的一种亚型,恐惧症原称恐怖性神经症,是神经症的一种。以过分和不合理地惧怕外界某种客观事物或情境为主要表现,患者明知这种恐惧反应是过分的或不合理的,但仍反复出现,难以控制。恐惧发作时常常伴有明显的焦虑和自主神经症状,患者极力回避导致恐惧的客观事物或情境,或是带着畏惧去忍受,因而影响其正常活动。恐惧症既有遗传因素也有后天因素,多发于17~30岁之间,男女都有。
今天我们不讨论先天遗传和纯医学治疗方式,主要从社会家庭方面唠几句。现在的社会上宅男宅女和妈宝男妈宝女越来越多,已成为不容忽视的社会现象,虽然这批人尚没有达到病症的程度,但已给家庭和社会造成了很大的困扰,究其原因,我认为与他们从小的生活环境息息相关,从家庭的角度,这部分人小时候容易遭受宠腻和苛责两种极端对待,受到宠腻的孩子过于以自我为中心,不愿接触社会,惧怕竞争,惧怕与人交往,独自面对社会时达不到自身的心理需求,久之就会产生回避心理,进而发展为社会恐惧症。受到苛责的孩子则是因为家长对孩子的要求太高,整天忙于各种学习、兴趣班,没有时间接触其它人接触社会,缺乏基本的情商,在无法融入社会的基础上就会蜕变为宅男宅女,严重的发展为社交恐惧症。
可以看出,上述两种人的问题并不是病理上,而是成长环境和家庭教育造成的,这就需要我们的家长有所意识,有所改变。笔者曾经观察过美国家庭的教育方式,美国孩子很小的时候家长就开始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和团队精神,以期将来能快速的融入社会,美国的学校也都把是否积极参加童子军、夏令营、社团活动做为孩子升学及评估心理健康的重要依据,所以美国的家庭教育不光盯在孩子的学习成绩或所谓素质教育上而是鼓励孩子多多参加社会活动,培养起社会生存能力,因此,美国的孩子长大后大多表现得充满活力乐于助人独立自信。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中国的家长也可以多多学习和借鉴美国的教育方法,不要费劲心血却培养出了个因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而成为一个社会的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