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天大圣孙悟空的画法
老版西游记之所以成功,归功于谁呢?
老版西游记之所以成功,归功于谁呢?
老版《西游记》之所以成功,归功于时代,是那个时代造就了那样一群吃苦耐劳、兢兢业业的人!
为什么我把老版《西游记》的成功归功于那个时代呢?因为那个年代优秀的电视剧有许多,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四大名著”影视剧,老版《三国》《水浒传》和《红楼梦》都是台前幕后工作人员的心血,还有后来的《聊斋》《济公》《封神演义》等。
那些年内地影视剧处于萌芽阶段,演员们不像现在的演员们这样浮躁,他们不怕吃苦,台前幕后的工作人员对于影视剧都耗尽心血,都是一心想把艺术做好。
《西游记》正是那个年代的产物,只是作为神话剧的先驱,相比同时代的其它作品它遇到的难度更大,更考验台前幕后的工作人员。
我们可以从《西游记》来分析那些年经典的铸成之路。
一、表现形式
杨洁导演在拍《西游记》时宗旨是“忠于原著,慎于翻新”,故事可以在所改编,但不能太离谱。86版《西游记》相比原著几乎每个故事都有改编,但没有观众认为那些改编雷人,因为它的改编不夸张,没有偏离人们对传统“西游故事”的认知。
86版《西游记》融入了中国传统“猴戏”,可以说是中国传统戏曲的集大成者。剧中的大部分演员或是戏曲演员、或是话剧演员,他们都用戏曲的表现方式完成了这部剧作。为什么说这些戏曲演员出现在《西游记》中不会令人出戏呢?因为《西游记》似乎天生就是为戏曲服务的。“西游故事”源远流长,它独立的故事性就决定了它能成为戏曲的良好题材,自元明清以来,关于“西游故事”的戏曲比比皆是。86版《西游记》的表现形式正是借鉴了传统戏曲,也因此老少咸宜,符合中国人民的口味,各个阶段的观众观看看起来都不违合。
正是如此,许多人在观看86版《西游记》时都会认为剧中的天庭就是我们心中的天庭、龙宫也是我们想象中的龙宫,妖怪和神仙也与我们脑海中幻想中的一致。
二、演员的挑选
86版《西游记》的重要演员都是导演精心挑选,只选对的,不选贵的。为了让适合的演员出演,杨洁导演不惜食言(骗杨春霞出演白骨精却没让她演西梁女王),不惜对特殊的演员出重金(花了1500元请王伯昭演小白龙),不惜临场换演员(老鼠精原定演员演技实在不过关,最后换成了常青)……
三、实地取经
86版《西游记》最大的特点就是实地取景,历经数年,剧组人员跑遍了祖国各地,这些行程活脱脱就是现代版“唐僧师徒取经”。单看剧中景地,就能享受祖国山川的秀丽风景。
杨洁导演带着剧组取景也并非随便取景,而是尽量还原书中的场景,也因此哪怕是原著中的同一个场景都有可能要跑不同地方。
举个例子,在剧中的花果山都并不是在一个地方拍的,瀑布是黄果树取景,椰林是海南文昌拍摄,水帘洞是湖南冷水江波月洞,孙悟空和小猴子们户外活动场所则有北京戒台寺、湖南张家界和江西庐山植物园……也正是如此用心才给观众于身临其境的感觉。
四、演员不怕吃苦
“西游记”剧组“没有大明星”,即使是主演也要和工作人员一起推车子、搬道具,一起做重活;“西游记”剧组人人都是演员,哪怕是幕后的工作者也能客串一个剧中的角色,并演得活灵活现。
《西游记》中的演员们都不怕吃苦,因为条件的限制使得当时拍摄艰难,尤其是这种神话剧,需要特效、需要打斗,演员们难免会吃尽苦头,还可能会有生命危险。马德华和六小龄童作为剧中武戏的主要演员,就常常死里逃生。比如六小龄童拍红孩儿那场戏就是被火真烧,还因此被烧的休克……相比之下,如今的演员们摔个跤、刮破皮就叫苦不迭,又如何能拍出好的作品?
五、台前幕后团结一致
《西游记》剧组的人员们虽然发生过一些小矛盾,但是总体上都很齐心。在拍摄时遇到过很多困难,大家都一起发挥才智想方设法解决。
大到资金的筹备、小到拍摄特效制作,大家都一起来解决。比如人参果用地瓜、三清观尿用啤酒代替、为了让高小姐的丫鬟入戏杨洁导演让人给她讲恐怖故事等。
六、严谨的工作态度
《西游记》在拍摄完成后的首播和再播有许多镜头都不相同,很多音乐也有差异,这都缘于导演一丝不苟的严谨工作态度,其中最为人津津乐道的就有“车迟国斗法”时“一口钟”由最初的“破钟”被改成了“破烂僧衣”。这就是对追求艺术完美的态度,如今有多少人会在剧集完成后会因一个小错误而补拍呢?
86版《西游记》的成功并非偶然,而是那个时代的影视制作人是真的在用心制作影视,演员们是真的在用心表演,大家万众一心,朝着共同的方向努力,不怕艰苦,才创作出这不朽的经典。
10秒学会画,齐天大圣?
首先画出孙悟空的头部,头上戴着紧箍咒,接着画出它的帽子,帽子上有两根长长的翎子,右手拿着一根金箍棒,脚下踩着筋斗云,给它的头发涂红色,紧箍咒涂黄色,战袍涂红色和蓝色,最后给翎子涂棕色,帅气的齐天大圣简笔画就完成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