秩序感差的孩子怎么办 中班观察记录培养幼儿的秩序感?

[更新]
·
·
分类:生活百科
2732 阅读

秩序感差的孩子怎么办

中班观察记录培养幼儿的秩序感?

中班观察记录培养幼儿的秩序感?

一、通过井然有序的生活环境培养宝宝的秩序感
家中的各种物品要摆放整齐,使用完毕后需物归原主。此外,3岁前的宝宝属于潜意识吸收性心智的时期,一旦宝宝习惯了有秩序的外在环境,自然会喜欢并养成物归原处的习惯。平时鼓励宝宝自己动手收拾玩具、图书,即使宝宝表现得“笨手笨脚”、越帮越忙,也不要斥责他,而要耐心指导,不断表扬。
只有家庭成员之间和睦关爱,长幼有序,才能促使宝宝形成一种追求文明、秩序的美好心态。只有在规律的作息、整洁的环境和和睦的家庭中才可以满足宝宝秩序感的爆发需求。
二、通过生活细节及集体活动培养培养宝宝的秩序感。
父母还需要注重日常生活中的细节,从小事入手培养宝宝的秩序感。例如,进门换鞋,并将鞋子摆放整齐;洗手擦干后,毛巾要归于远处;厨房的碗筷都要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放好。通过这些不起眼的小细节,培养宝宝的生活秩序。

两岁多的孩子为什么有自己的秩序?

俩岁多的孩子,智力开发还不算成熟,但与生俱来的就是吃喝,他们的意识是解决吃饱问题,然后开始玩一下,笑一笑,饿了就哭,饱了就笑,到俩岁就开始有思想了,知道起来穿衣吃饭,然后游戏,看书。等一下常识。自觉的形成一个过程。但好的习惯是家长养成的,家长必须以身作则,引领孩子向快乐阳光发展。

生活中孩子遇到挫折与困难,家长应该怎么做?

孩子生活中遇到难题时,先别焦虑,因为对孩子而言,这又是一次学习及成长的机会,对于父母而言,这也是一次更进一步了解、走近自己孩子,与其互动、增进感情的好时机。每个年龄段的孩子所面临的难题,或大或小,但处理思路相似,大致可以归位两类:一、一类是孩子潜在能力能够解决的难题:家长日常要学会多观察,了解自己孩子的能力范畴及个性特质,这类难题孩子选择跟我们倾诉或者表达的时候,或许是因为孩子内心还存有不确定性、不安全感或者还不够坚定、不够自信,此时,他们最需要的是倾听及鼓励,家长可以放下手头的活儿,认真倾听,引导他倾诉——此刻面临了什么问题,是什么因素让自己感觉到为难或者困难,距离目标或者要解决这个问题还欠缺什么,或者手头有没有什么资源可以进行利用的……用符合日常家庭沟通模式的鼓励及孩子愿意更进一步沟通的方式进行引导,其实是从思维层面引导孩子应该如何去考量问题,一点一滴、一步步进行梳理的过程,孩子会发现,原来这么来考量问题,问题其实不难,原来自己是有力量可以解决的,也发现家长是信任他的。一次两次过后,孩子考量问题的思维形成后,类似层次的问题,他就可以自己“独挡一面”了。二、另一类是超出孩子能力范围或者孩子自己还不懂或者没有能力解决的问题。孩子选择跟我们求助的时候,有些时候其实也是鼓足了勇气的,这种时候父母不要因为孩子的能力低于自己预期,选择与别人家孩子比对,或者批评孩子或者展现出过多的失望情绪。我们要观察难题存在或者产生可能有的原因,分析孩子可能有的心理反应,然后有针对性去帮助孩子度过难关。举个例子,2019年下学期的时候,我家四岁多的宝贝,原本非常喜欢的舞蹈兴趣课,突然一反常态,走到教室门口就开始放声大哭,怎么劝说都不进去上课。第二节课这样,第三节课还是这样……以往非常了解孩子的我,在第三节课的时候突然觉着有点崩溃。但事后情绪缓解过来后,我主动找了班级的任课老师,去分析可能有的原因,总结完:
1.新学期,因为排课的原因,调整了上课的时间及班级,环境变陌生了,可能打破了原有的秩序,有不安感及恐惧感——对策:老师课堂上通过多让小朋友轮流上台当小老师的环节,帮助小朋友快速建立链接及熟悉;
2.第一学期的课堂,老师经常奖励贴贴纸,新学期老师稍微控制了贴纸的奖励数量,但是孩子不清楚为什么自己贴贴纸突然变少了,可能觉着自己不好,不受老师肯定了——对策:父母跟家长一起配合进行说明,老师适度增加贴贴纸奖励;3.课堂结束老师会让小朋友选择一名自己觉着表现最棒的小朋友,都送自己的一枚贴贴纸给这位小朋友,这样会出现有的小朋友有十几个贴贴纸,但是有的小朋友只有两三个——对策:老师课堂上多鼓励,说明每个认真上课表现的小朋友都有机会,为了帮助宝贝,也会帮宝贝制造机会当肖老师,争取一次最多贴贴纸的机会。我跟老师密切配合了两节课,宝贝拿到了那次最多贴贴纸之后,喜逐颜开,原有的负面情绪一扫而空,上课也都乖乖进去上课了。那时候我自己特备惊讶,孩子哭闹的原因竟然是因为贴贴纸,但是再深一步看,其实是孩子追求让自己变好,希望自己能被接受跟肯定的那份积极性。我很感谢老师能帮着我一起分析,也很感谢她帮忙多给宝贝的那几枚贴贴纸。有时候,孩子的难题,难的不在于对策,难的在于她们不懂怎么去表达这种困境,已经不太容易被发现的那枚“贴贴纸”。以上,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