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放下是一种彻底的领悟 看过一本书后,感觉很伤心,心里有好多感触,很想放下却怎么也放不下,该怎么办?

[更新]
·
·
分类:生活百科
2812 阅读

真正放下是一种彻底的领悟

看过一本书后,感觉很伤心,心里有好多感触,很想放下却怎么也放不下,该怎么办?

看过一本书后,感觉很伤心,心里有好多感触,很想放下却怎么也放不下,该怎么办?

赶紧去看另一本书!
其实这就跟谈恋爱一样,你认真爱过一个人,然后突然分手了,你很伤心很难过。解决的办法是什么呢?要么用时间治愈,要么是尽快再去开始一段新的感情,而后者最具有效率。

题主你好,看你的描述,我想你应该是一个感性的人,你的这种经历和我读书时很像。
看完一本书,可能因为书中某个人物的经历或者结局让你伤心难过;可能因为某件事的发展让你伤心难过。明明告诉自己这些可能是虚构的,但还是克制不住自己的伤心。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我觉得是以下几点:
一是身为读者的我们太过于感性。总能够跟着作者的思路去走,因为情节和人物的经历而牵动着我们的内心,让自己控制不住难过。
二是读的书不够多。书读的少,所以我们会沉浸在某本书当中,当你书读多了,你是跳出来,成为一个真正的旁观者就看待书中的种种。不过我认为达到这种境界,可能还是要理性一点。
想要摆脱目前的情绪,一是转移自己的注意力,看其他的小说或者影视;二是再去读一遍这本书,你会发现作者为什么会这样安排,等你领悟到作者的用意,你就会好受点。
不过我还是建议你先从第一项做比较好,因为感性的人要有一个缓冲期。

“断舍离”是把房间清理的干干净净、简约时尚吗?请问“断舍离”的最高境界是什么?

【断舍离的最高境界,就是在精神层面领悟舍与得的关系】
2013年,一种新型的人生观念——断舍离正在悄然改变中国人的生活;的确,它已经不是什么新词汇,可是在当下,中国人逆袭全球奢侈品市场的大潮里,这种断舍离的意念又像一剂直抵心灵的猛药,具备惊天逆转的现实感。
这种对生活的洞察力,来自于日本的杂物管理咨询师山下英子的思考。她通过瑜伽参透了放下心中执念的修行哲学“断行,舍行,离行”,随后便致力于提倡以这种概念为基础的、任何人都能亲身实践的新型整理术断舍离,通过对日常家居环境的收拾整理,改变意识,脱离物欲和执念,过上自由舒适的生活。
断舍离就是通过收拾物品来了解自己,整理自己内心的混沌,让人生更舒适的行为技术。它通过收拾自己居住的空间,让自己从看得见的世界走向看不见世界,而最终采取了行动:断断绝想要进入自己家的不需要的东西。舍舍弃家里到处泛滥的破烂儿。通过不断重复断和舍,最后会到达这样的状态:离脱离对物品的之恋,处于游刃有余自在的空间。
断舍离的主角不是物品,而是自己,它以 “物品和自己的关系”为核心,主语永远是自己,而时间轴永远是当下。
你可以把它视为一种人生修行的哲学,从加法生活转向减法生活的哲学。
山下英子认为断舍离的精髓就是先诊断出物品从你身上掠去了多少能量,然后通过筛选物品的行动,实现自我完善。
2015年,我曾经做过一个“断舍离”的专题策划,在上海找到了三个断舍离的践行者,以不同维度解构了断舍离的三种类型和阶段。
Shirly是山下英子的忠实粉,是完全遵照断舍离理念进行杂物收纳、生活收纳的践行者,并因此惊喜地发现了断舍离对以往生活带来的改变。用山下英子的注解就是:它并不是心灵改变了行动,而是行动带来了心灵的变化,断舍离是一种动禅。
韩国设计师崔彰祜是一个生活方式断舍离的贯彻者,他断社交,断名利,内心恬静地追求自己的价值理念和生活方式,当他选择做一件事时,会专注于此,不受任何外界诱惑的打扰,不论结婚还是选择自己的设计师之路。他会断掉一切外界的干扰,沿着一个方向,只走自己的路,只过自己想要的生活。
而心理治疗师夏天则是一位精神的断舍离高手,他从时间和空间的维度升华了断舍离的终极目标,教咨询者如何处理当下、过去和未来的关系,认识自我和他人的关系,从内心深处获得更高的自我价值。从心灵深入认同自我价值,找到快乐的源泉。
心理治疗师夏天认为,断舍离,从内在到外在,有一个心和物的关系,从心理学层面,它是关注一个人内在的自我价值,一个人内在自我管理的态度。一个趋向很明显:当一个人的内在很丰富,很平静,自我价值很高的时候,他对外界“断”的和里边“舍”的部分是不困难的,会很自然。你能看到他在精神层面的追求,已经跳脱了物质需求,是很舒服的状态。 无疑,断舍离是反奢侈化的,“当一个人的内心自我价值很高,他就不再需要太多外在的东西去证明我是谁?”
当你放下对于物质的执念,回归到一种单纯的原生态的生活理念里,就会完成一次从欲念中的反转,成为内心充盈的精神贵族。所以,我认为,断舍离的最高境界,就是在精神层面领悟舍与得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