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珠河蚌和普通河蚌有什么区别 珍珠蚌和普通河蚌有什么区别?

[更新]
·
·
分类:生活百科
2839 阅读

珍珠河蚌和普通河蚌有什么区别

珍珠蚌和普通河蚌有什么区别?

珍珠蚌和普通河蚌有什么区别?

河蚌
是软体动物门蚌科(学名:Unionidae)的一类动物统称,在一些地方称为蚌壳、歪儿,生活在淡水湖泊、池沼、河流等水底,半埋在泥沙中。肉可食用,也可作鱼类、禽类的饵料和家禽、家畜的饲料。
有的地区用为淡水育珠蚌,用作育珠的主要为三角帆蚌及褶纹冠蚌。蚌体后端的出入水管外露,水可流入流出外套腔,借以完成摄食、呼吸及排出粪便和代谢产物等机能,滤食水中的微小生物及有机质颗粒等,还吃小型微生物。
珍珠蚌
蛤类的一种,双壳纲蚌目的一科。壳长卵圆形,坚厚,珍珠层发达,壳顶部刻纹常为同心圆型。铰合部有大的中央齿。无鳃水管。鳃与肛门的开口间无明显的区分。二对鳃都形成有育儿囊。钩介幼虫无钩。淡水产。如珍珠蚌Margarita margaritifera (Linnaeus),能产珍珠,可供药用,其贝壳亦可作珍珠母药用。

蚌壳里面真的会有珍珠吗,是本来就有,还是人工培育的?

蚌壳里长出珍珠的原因;  因为生长在水中的蚌壳经常会受到寄生虫的入侵或砂粒的进入,它们不能排出寄生虫或砂粒,为了保护体内不受其伤害,就由外套膜分泌出珍珠质来逐层包围它,时间久了就形成了珍珠。人们就利用蚌壳的这个习性,进行人工培养珍珠。;  河蚌吃什么长珍珠;  河蚌主要是生活在河里,湖畔等一些淡水湖里,是一种贝壳类的食物,河蚌平时主要通过吸收一些水分和水草的营养去补充自己的能量。河蚌以有机质颗粒,轮虫、鞭毛虫、藻类、小的甲壳类等为食。;  在偶然条件下,当外界有刺激性的细小杂物进入并接触河蚌外套膜时,它不像我们一般人的反应——将杂物排出体外,而是由其外套膜分泌出一种珍珠质,将这些微小杂物层层包裹而形成赘生物,经过一定时间便形成了珍珠。;  河蚌是一种杂食动物,生活在水里,以有机质颗粒、轮虫、藻类、小的甲壳类等为食,通过水分和水草补充营养和能量,而珍珠的形成是其外套膜分泌出的一种排出物。;  河蚌养殖知识;  
1、水面不能太小,要求6000m2以上。如面积太小,水质环境变化大,不稳定,影响蚌的生长。;  
2、水深1.5-4.0米的水面可育珠,最好2-3米,低于1米或高于5米均不宜养殖。;  
3、水源充足,且无各种污染,有毒物质含量不得超过渔业水质标准。;  
4、一定速度的流水(每种流速不超过0.1米),对蚌的生长与珍珠的生长有利。生产实践证明,蚌育珠在有流水及其条件好的河、湖中,养殖一年可产珍珠5-8克/只,而静水水域中养殖3年才能产珠5-8克/只。;  
5、充足的阳光照射,能够直接产生热效应,从而为育珠蚌及其饵料生物提供能量能源。光照对珍珠的颜色及其光泽也有着直接的影响。通过可增加水中的溶氧,又可促进水体的运动和热量的传递。;  
6、育珠水域土质以粘土最好,河土次之,黄土、砂泥土最差。池底要有适当淤泥。;  
7、PH值在7-8是最透宜育珠蚌的生长和珍珠质的分泌。;  
8、溶氧一般夏季水体要大于5毫克/升,冬季要大于3毫克/升。;  
9、蚌水域透明度以30厘米较好。;  
10、蚌对水温的最适范围为1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