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此情此景我想吟诗一首 白居易被人们称之为什么?

[更新]
·
·
分类:生活百科
2987 阅读

面对此情此景我想吟诗一首

白居易被人们称之为什么?

白居易被人们称之为什么?

后人根据诗人的作品情况以及各自的气质给他们起封号,比如李白的封号是“诗仙”,杜甫是“诗圣”,王维是“诗佛”,刘禹锡是“诗豪”,李贺是“诗鬼”,孟郊是“诗囚”,贾岛是“诗奴”。
而白居易身上,其实背负着四个称号。
“诗仙”“诗魔”“诗王”“唐代三大诗人之一”。
下面我们就一个一个来说明。
“诗仙”
关于“诗仙”,大家可能第一反映是李白李大哥,其实最早有这个称呼的,是白居易。白居易去世后,即位不久的唐宣宗李忱专门为他写了首追悼诗。
“缀玉联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
意思也很容易懂。白居易啊你一生写诗六十年,到了天上估计也是诗仙吧。代表作品《长恨歌》和《琵琶行》传唱度很高,写的诗文大家都已经很熟悉,每次想到你就不由悲从中来。因此,后人也有“一圣二仙”来称呼三人。
“诗魔”“诗王”
而听上去有些碉堡的“诗魔”和“诗王”也是一个很励志的故事了。
如果细品,你还会发现这两个称号各有侧重。
“诗魔”强调的是白居易的刻苦程度,“诗王”强调的是白居易的高产程度。
关于“诗王”,不得不额外提到两个人。
一个是陆游,流传下来的诗歌有9000多首,是古代写诗最多的诗人。
一个是乾隆,一生写诗四万三千多首,是古代写诗最多的人。
《全唐诗》里收录的整个唐朝的诗歌也不过四万八千九百多首(一说没这么多),可见乾隆一人之“伟业”。
但是就唐朝近三百年的历史而言,如果说谁流传下来的诗歌最多,谁才是真正的“K诗之王”,白居易说第二,没人敢说第一。
以清康熙时期编校的《全唐书》为参考,我们很快就可以列出唐朝热门诗人流传下来的诗歌数量情况:
李白900首左右;
杜甫1500首左右;
王维400首左右;
李商隐600首左右
杜牧500首左右;
刘禹锡700首左右;
孟浩然300首左右;
王昌龄200首左右;
元稹600首左右。
而白居易,凭借自己3000多首的销量强势夺得TOP1,排名第二的杜甫诗歌数量才占到白居易的一半。
这傲娇的成绩,还—有—谁?
当然,在这高产的背后,离不开白居易的刻苦。
毕竟,没有“诗魔”,又何来“诗王”?
白居易的“魔”,在他的诗歌和文章里都有体现。
在诗歌里:
“酒狂又引诗魔发,日午悲吟到日西。”(《醉吟二首》其一)很明显,这已经不是“此情此景,我想吟诗一首”的境界了,而是“此情此景,我想吟诗半天”的状态。
在散文里:
“二十已来,昼课赋,夜课书,间又课诗,不遑寝息矣。以至于口舌成疮,手肘成胝。既壮而肤革不丰盈,未老而齿发早衰白;瞀瞀然如飞蝇垂珠在眸子中者,动以万数,盖以苦学力文之所致……”(《与元九书》)
《与元九书》是白居易写给好基友元稹的一篇散文,因为元稹排行第九,所以叫元九。这一段是作者回忆自己年少刻苦学习时的情景,大致是说:
二十岁以来,白天学,晚上学,间或也学习做做诗,通常没时间休息,更谈不上刷微博刷抖音之类。结果嘴和舌头上都生了疮,手和肘都磨成了茧。眼睛里好像一晃一晃地挂着珠子飞着苍蝇,动不动就以万计,这阵势快赶上非洲闹蝗灾。
用功到这种境界,也是没谁了。前有“悬梁刺股”,今有“居易苦读”啊。
这世上最怕的就是比你优秀的人还比你努力。
白居易同学靠着这份劲头加持,“诗王”的练就只是时间早晚问题。
“唐代三大诗人之一”
我们都知道,在唐代,诗歌界可谓高手如云,在李白和杜甫这对“王炸”组合面前,白居易是怎么打败王维、王昌龄、李商隐、刘禹锡等一众实力派高手成功跻身前三的呢?
刚才我们看到,白居易在数量上占了绝对优势,所以暂且领先。但创作数量再多,如果没有质量支撑,也是很弱鸡的。比如我们刚才提到的乾隆皇帝,凭借一己之力几乎还原了整个大唐。但是得到的评价却是——
这场面就十分尴尬了。
所以在激烈的竞争面前,高质量显得尤为重要。
关于白居易诗歌的质量,我们来看看他的成名作就能感受一二。
白居易的成名作《赋得古原草送别》我们都很熟悉,那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保证你看了第一眼这一辈子都忘不掉。但这首诗并不是在单纯描写草的生命力有多么顽强,实际上人家是一首送别诗。完整版如下: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很多人可能并不了解,这首诗是白居易16岁时所写。虽然比骆宾王写《咏鹅》时的7岁晚了一些,但在意境上也高出几个层次来。
与此有关的还有一个故事。
在唐代,科举中的礼部试不糊名,应试举人为增加及第的可能性,多将自己平日诗文加以编辑,写成卷轴,拿给当时社会有名望的一些人看,请求他们为自己宣传,向主考官推荐。就像岐王李范推荐王维,水部张籍力推朱庆馀一样,少年白居易也是如此。
他找的人是当时的大臣amp诗人顾况。
顾况一看“白居易”这个名字便调侃道:“米价方贵,居亦弗易。”
意思是京城长安米很贵,在这里居住不容易啊!(何况你又是白住)
但读到“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二句时,不禁大为嗟赏:“有句如此,居天下有甚难!老夫前言戏之尔。”
意思是说,文采如此,住下去又有什么难的!我刚才不过是开个玩笑罢了!”
啧啧啧,马上被自己的话打脸了。
后来,顾况经常向别人谈起白居易的诗才,盛加夸赞,白居易的诗名也因此传开了。
这就是“居大不易”词语的来历,指在大地方居住并非易事。但白居易用自己的实力告诉人们,只要你有才有能力,又何尝不可以呢?
16岁的少年自此开始了k诗之王的生涯。
当然,《长恨歌》《琵琶行》就更不必多说。
无论是“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还是“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或者是“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抑或是“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都绝对是经典中的经典。
除此之外:
写底层人民遭遇,有“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卖炭翁》),有“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买花/牡丹》);
写送别,有“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南浦别》),有“浮名相引住,归路不同归”(《长安送柳大东归》);
写思念,有“我有所念人,隔在远远乡。我有所感事,结在深深肠”(《夜雨》),有“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邯郸冬至夜思家》);
写景色,有“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大林寺桃花》),有“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钱塘湖春行》)
……
总之,你品,你细品。
白居易诗歌的质量,一点儿也不含糊。
由此,白居易才得以与李白和杜甫两位大哥跻身“唐朝三大诗人”之宝座。

此时此景的文案?

看到这样的山,看到这样的水,内心的感情依然感到非常的失落,失去的爱人,再也找不回来了彼此之间的感情就像流水一样流向远方,两个人之间再也没有联系。
生活还要继续,只有朝着美好方向的努力进行发展才是我们唯一的目标,此情此景应在自己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