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的几个过程 人格发展理论和自我效能理论的区别?

[更新]
·
·
分类:生活百科
1407 阅读

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的几个过程

人格发展理论和自我效能理论的区别?

人格发展理论和自我效能理论的区别?

人格发展理论是一种人类学理论。主要有三种理论: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埃里克森的八个人格发展。
自我效能论是班杜拉在其社会学习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动机理论,它是关于个人行为、个人动机、认知与环境之间交互影响的理论。在班杜拉看来,人的能力井不是一种固定的行为或者仅知道做什么,而是将认知与技能组合成统一的行动,并对不断变化的环境协调适应的一种本领。

社会学习理论的创始人是()?

艾伯特.班杜拉(1925― ),美国心理学家,社会学习理论的创始人。他认为来源于直接经验的一切学习现象实际上都可以依赖观察学习而发生,其中替代性强化是影响学习的一个重要因素。

班杜拉自律行为养成的三阶段?

三个阶段是自我观察,自我评价,自我强化。
班杜拉(Bandura)是社会学习理论的杰出代表,是举世公认的“社会学习理论巨匠”。20世纪80年代以来,他对社会学习理论的又一贡献,在于他丰富和发展了自我调节概念,并从社会认知的角度,建立了相应理论。

班杜拉的理论?

班杜拉自我调节理论。
班社拉的自我调节理论强调入的心理的主观能动作用,它使人的行为变得富有生动性和选择性,反映了人的认知和情感对行为的多种影响。自我调节理论的形成,把社会学习理论推向了一个崭新的阶段,是班杜拉及其学习理论的最重要的转折点。
班杜拉及其社会学习理论不赞成行为决定于外在奖罚的行为主义观点,认为如果那样,人们会象风向标一样,连续不断地改变方向;批评行为主义因忽视人类自我控制的能力,而否定了人类可用自己的感觉、思维控制自己,并因而塑造了一个残缺不全的人的形象;主张人类具有自我调节的能力,能够通过他们自己生成的结果对他们的思想、感情和行为施加一些控制。这些观点是值得肯定的。
班杜拉的自我调节理论对道德教育具有重要意义。班杜拉认为,各种社会示范对儿童道德标准的建立和整个社会进程发生重要影响,而人一旦社会化,就不再依靠外在的奖励或惩罚,而是靠自己内部标准来调节自己的行为。因此,自我调节是儿童道德行为发展的一项重要指标。自我调节是儿童调节自己道德行为的内在动机,是他们通过积极思考不断加强道德认识的过程,也是学生对道德原理、道德规范的自我体验并使之内化为自己的道德信念的过程。所以,在道德教育中应重视儿童的自我调节能力的培养,提高儿童自我控制、自我调节,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的水平。